-
《流浪地球》读后感_1100字
(2019-10-19 12:00:32) 读后感 -
《流浪地球》读后感1100字
看了两遍电影一遍原著才明白原来电影里的故事在原著里根本没发生过,原著格局比较大电影不可能面面俱到,聪明的办法是把其中的某一段故事讲好。郭帆是这样做的也做得很出色。
原著对电影最大的意义是帮助电影构建世界观。对于科幻电影而言世界观是电影能否立得住的基石,而原著又是世界观的坚强后盾。
引用媒体的话说,花心思构建的世界观90%在电影里都看不到,但就是这看不到的90%才让露出水面的那10%更坚实。
尝试用我的理解结合原著和电影复述这个故事:
太阳正在极速且持续膨胀,100年后将吞并地球300年后摧毁太阳系。通过来自太阳的剧烈爆炸将地球汽化是人类面临的灾难,这个剧烈爆炸被称为“氦闪”。
人类想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给地球安装助推器的方式带着整个地球从太阳系逃离到4.3亿光年之外的比邻星,成为它的一颗行星后维持稳定运转。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500年。
无论电影还是原著都面临一个问题,首先发动机的功率不足以支撑地球停止自转并脱离公转。其次地球上也没有那么多燃料供全球1万座发动机燃烧。因此要达到逃离太阳系的目的就必须借助“引力弹弓效应”。
引力弹弓效应简单说就是借助太阳和木星两大星体的引力实现轨道加速,在木星的巨大引力拉动下(粗暴地说原理类似离心力)帮助地球最终达到逃逸速度。说白了就是并非你想跑就能跑,必须有外力推一把。
借助木星的引力加速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地球不能离木星太近,否则比地球大1300倍的木星会将地球拽过来碾成尘埃,这个距离的临界值就是“洛希极限”,电影里有提到。
所以地球和木星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就很关键。这一过程在原著里进行得很顺利,相安无事,地球成功逃离。但在电影里却是故事开始的地方......
在地球接近木星之后,“木星引力激增”导致地球板块震动,几千座发动机被地震损毁,地球因此失去动力将与木星相撞。由此可见“木星引力激增”才是罪魁祸首,至于为什么“木星引力激增”电影里没有交代。细抠的话这儿应该是一处逻辑缺陷。
后面的故事就简单了
救援队将地球上多个发动机能量聚合,喷射的火焰点燃木星周围的氢气层,产生巨大冲击波可以把地球推离木星引力,但由于火焰高度不够,最后刘培强引爆带着30万吨燃料的空间站助力完成任务。
从此地球开启流浪时代。
“地球发动机将不间断地开动五百年,到时地球将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后地球将以这个速度滑行一千三百年,之后地球就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航程,它将调转发动机的方向,开始长达五百年的减速,地球在航行两千四百年后到达比邻星,再过一百年时间,它将泊入这颗恒星的轨道,成为它的一颗卫星。”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