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体(全集)》读后感_4000字
(2019-08-14 04:52:47) 读后感
《三体(全集)》读后感4000字
所以生存,还是毁灭?
一
我知道连大刘自己,也不喜欢程心这个角色。我也承认不管是出于她自己的一厢情愿,还是作为人类人性的代言者,程心的确难辞其咎地做了一些蠢事,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一些没有人愿意看到的结果。
不过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本人不能代表其作品的全部,审视问题也并非只有一个角度,所以一千个读者,也不应该只有一个程心。那么,致每一位一看程心出场就浑身泛恶心的伪君子:
我唯一的狭隘就是崇尚更加全面的视角
我唯一的偏激就是奢望一个公允的态度
而你们,你们这些只会自诩上帝的魔鬼
你们仇恨慈悲,你们从来不敢扪心自问
你们同情苛责,你们根本不懂设身处地
你们从容愤怒,你们甚至对暴力不以为然
你们永远只会理直气壮地迁怒、指责和谩骂
你们用偏见去挖掘偏见,用暴力去思考暴力
你们终将以彻底地泯灭自己的人性为荣
你们选择丧失自己的道德、良心和尊严
保留自以为是的理智吧,你们浑然不觉
你们自己——大义凛然得多么虚伪——
从来就是你们自己所嘲笑的“众生相”
我唾弃你们的唾弃,我鄙夷你们的鄙夷
我恶心你们!我恶心这场毫无公正可言的审判!
二
讨厌程心,倒不是空穴来风,其实第一次接触《三体》的时候,我也不曾思索就厌恶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圣母婊”。
可我所见诸公却亦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口诛其人笔伐其心,恨不得将其任何一举一动,皆视为能让人鄙夷的理由,更有甚者还要将之解读为程心内心的阴暗。
这种无视逻辑甚至无事生非的,纯粹为了宣泄自己不满情绪的,无脑喷,一度令我很费解,实在罚不当罪,太过了。让人感到无语无奈可气可笑。
于是在思考了很久之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有如此深切的代入感和如此强烈的愤怒。是以程心作为镜像自我照映后的恼羞成怒。
因为她的无能,辜负了我们这些圣人塞给她的期望。而她的善良,则更加彻底地羞辱了我们内心的残忍。
为什么放着三体人不骂,放着歌者文明不骂,放着在宇宙里胡作非为最后还要靠重启宇宙来收拾烂摊子的高等文明不骂,放着每一个施暴者、每一个罪魁祸首不骂,偏偏只骂程心一个人呢?
生而为人,生而为一个比常人幸运却又因而陷入一个接一个噩梦的,一个心怀善良相信美好的,单纯的人,程心不得不为她成为故事的主角感到万分抱歉。
我们爱说的人性,只有在我们感到悲哀的时候才被拿出来嘲笑的,人性,它美好的部分在我们身上已经奄奄一息了。我们成为了过去自己最讨厌的人,然后转过头来唾骂过去的自己。
我为此感到悲哀。我为这样的自己感到惭愧。
那你们呢?你们就继续,大可继续,继续唾弃程心,崇敬维德吧。
但你们做不成一往无前的疯子,你们不过都是群只会砸石头的喷子。
你们愤恨程心,因为她才是最真实的你们。
你们都一样普通,一样平凡,在某个领域终究可以小有建树,但也不过如此。本应终其一生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忙忙碌碌。你们恨她的幸运,不患贫而患不均,你们恨命运赐予她不止一次的眷顾。我同情她,她可怜得比你们幸运太多了。
你们都一样在面对两难的事情时贪婪一个两全的结果,你们恨她和你们一样,不会选择,不忍取舍。终于在犹犹豫豫中,变成喷子眼中的逃避,变成局外人眼中不堪重任,变成自己眼中的无能为力。
你们都一样,有过明明怀着善意的初衷,却好心办坏事的时候,在失败,甚至绝望中懊悔不已。
那么下一次呢?
还要这颗“好心”吗?因为选择了心中的美好,而导致的悲惨结局,能成为一次教训吗?改变了你的认知甚至是你的人格吗?
当面对你自己心中的善与恶,你不挣扎吗?当面对非善与非恶,你又能有多清醒和坚定呢?一杀多生,罪耶?非罪耶?你又敢做出怎样的决定呢?
你怎么会不选择你所以为的善良呢?你怎么会不呢?
你之所以选择你以为的美好,而不选择它的反面是因为你知道——至少它一定是对你来说,对一个已经建立了这么多年对世界的这样的认知的你来说:“或许这美好,不是对的。但它的反面,我知道,一定是错的。”难到不是吗?
就像在沙漠中望见的绿洲。这一次你朝着绿洲出现的方向走,结果渴死了。下一次绿洲出现,你还是没有办法分辨它是真的还是假的,亦或是又一个加速你渴死的幻象,而另外一边,则是茫茫黄沙。那么此时,你走还是不走呢?毕竟在沙漠之中看到的那绿洲,不管是真的,亦或是海市蜃楼,它出现的方向都是唯一的指引,不是吗?
所以你摒弃得了你自己吗?你又怎么知道你该摒弃你自己呢?
你们骂程心,因为你们恨铁不成钢,但你们恨得其实不是程心,而是你们内心,那个善良而软弱的自己。
你们多渴望自己,能够残忍,能够抛弃自己的人性,能够呐喊着“前进!不顾一切的前进!”啊!但你们不是。
你们是程心。
你们一边鄙夷、愧疚、懊悔、厌倦,一边又不敢亦不愿松开的,心中那份对美好的幻想,那份有时看起来其实不切实际的坚守。
你放下了你曾经的坚守,所以你羞愧了。你心里的那个小孩儿羞愧的低下了头,你坚硬的外壳终于恼羞成怒。
所以你只好把程心作为一个可以有的放矢的靶子,来发泄自己的卑微,发泄自己的不甘,发泄在她身上映出的你们自身一切的局限。
你们渴望成为一个极致的人,哪怕像罗辑那样沉默,哪怕像章北海那样坚韧,哪怕像维德那样疯狂。你们渴望,因为你们不是。甚至连程心,你们根本不及她万分之一的担当。
你们只有傲慢,傲慢到你们永远以自己的价值取向为基线,来裁定这个宇宙中,哪些重要,而另一些,则可以理所当然的被牺牲掉。
那些自认为自己就是那么残忍,那么偏执,那么丧心病狂,还以此为荣的人;自认为自己就是可以抛弃人性去成就你自以为的大业的人。我想说,你不配,你不能,还有,你的确恶心得不是个人。
三
如果,如果还有哪怕一个读者,能像小说中其它几个主角那样,偏激而执着,站在另一个角度,去读,去看。那么愈看到后面,愈应该明白,愈开始懂得理解和释然:
其实程心不傻,不只是单纯的选择了善良,甚至不是因为眼光的局限,既不无知,也非傲慢。她很勇敢。她很伟大。尽管在死神面前,她显得很失败。
她有无数次让她因愧疚而痛苦的时刻,那痛苦胜过让她面对死亡(她失明过;智子告别前她已决意自杀),但是从始至终,她的选择,她的倾向,没有动摇。她选择美好,选择善良,选择人性,选择给岁月以文明。
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歌者。摆在两个文明面前的,如果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高于一切的只有生存。如果只有这些。那可真是莫大的悲哀。
程心其实是和罗辑,和章北海,和维德一样的存在,一样坚韧,一样执着,甚至一样偏激的存在。只是他们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选择不同罢了。后者的坚守,捍卫着生命要存在;而前者的坚守,则争辩着存在的意义。
你们要捍卫生存,这是正义的,没错。而总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使命是要去捍卫那些,超越生存之外的东西,那些看起来似乎“虚无缥缈”的,意义。
程心就是这样一个人。其实她才是真正的那个,甘愿去背负骂名的无声的英雄。
她替读者去跨越时间;替读者去抉择美好与生存的天秤;也替人类,挨了人类对人类自己,最艰深的误解和最恶毒的咒骂。
她替人类背负了罪恶,背负人类向往而又不敢选择的“善良”——这种善良在生存面前却被人称为软弱,因而披上了罪恶的外衣。
她背负着被你们,被这个物质的世界,被这个成天只知道追逐功名利禄的社会所不屑的、遗忘的、鄙夷的甚至唾弃的,那些你们底心里却又在怯懦地呼唤着的,善良。
你说,愿世间所有的善良能被温柔以待,而你却从不用自己的温柔,去对待善良。你究竟是忘记了。
维德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程心说:“我选择人性。”
我现在也想问问:“你们的选择呢?”
人性是捡不回来的。
四
如果宇宙能重启,如果人生会重来,一切归零。那么没有任何人会记得发生过什么,黑暗森林会轮回,纬度崩坏会轮回。
低熵体会有敬畏,会有长进,但只会一时而不会永远铭记教训。要是还想着寄希望于下一次,那么下一次也只有重蹈覆辙。
毁灭,从科学的角度上讲,其实没有什么被毁灭,不过是物质组合被打散后的重新排列,只是生命,是一手同花顺,牌一洗,就没了,可惜。
时间,时间不是一维的,时间有无数个方向。无关好坏,每一个选择都可能走向无数个结果,每一个没做的选择,都蕴涵着无数种可能。
重启,在重启之前你赋予它的一切意义,在归零之后,都不再有任何意义。因为它归零了。又有什么好对这件事做价值权衡的呢?
存在,存在只是个框架,别为了活而活。更重要的,是给这个框架,在它终将湮灭之前,留下你的选择,而不是延续它本身。
去留下善良,留下美好,留下色彩。就现在,就从当下这一次选择开始。不要给画纸留下更长的画纸,留下更白的空白。
五
《三体》带给读者的不应该只有冰冷的黑暗森林,如果你心里还有对美好的向往,还有要存留的哪怕无用甚至是妨碍的善良,如果你听见北岛的回答,如果人类还很年轻——跨越几百年,数个纪元,程心只有33岁——我真希望人类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也许明天我将死去,因为今天我仍怀抱我心中的美好。或明天我得以继续活着,因为在今天,我就已经死了。
可能我终究还是白费口舌。实在要骂,就请带上大刘吧。
因为至少有一点是没有任何的争议的:程心在《三体》中就是全人类选出的一个代表、发言人、抉择者,她不过是地球思维的一个缩影。也就是说,人类,你们在大刘的眼中,就是这个样子的。
六
想想为什么,书中所有的主要角色,除了程心自己,没有一个人责怪程心,想想他们看到了什么?记得电影蝙蝠侠里,小丑出的那道两个轮船的难题吗?那个按钮,程心没按,地球文明没按,我也不按,我知道还是有些读者不会去按的,章北海按了,维德……维德多想按啊,可惜最后没按。那就,交给你们去按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