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白鹿原》读后感_1300字

(2019-09-10 01:39:10) 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1300字

2018年第105本书、第2遍阅读

第一遍读完的时候根本就没打算重读,这种题材的小说我不喜欢,这种结尾的小说我不喜欢,这种风格的小说我不喜欢……很多种不喜欢,结果还是重读了,似乎很难解释,那就算做经典的魅力吧。


由于前些天刚草读了一遍《百年孤独》,总觉得《白鹿原》就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了。一样的社会风俗、一样的直面血腥、一样的魔幻风格(就是某些人叫做迷信的东西)。冷先生给白嘉轩治病;求雨时钢钎贯嘴,醒来后还能说话;田小娥的鬼魂事件,尤其如此。

而毕政委改名换姓、鹿鸣写回忆录一系列事件,又仿佛真有其事,给我感觉不像是小说,而像纪实文学了。

我便在这种半真半假中读完了这本书。

白鹿原的名字来源于白鹿,大概很多人跟我的感觉一样,朱先生就是那只白鹿所化。实在是朱先生的神奇,不亚于《纳尼亚传奇》中的阿斯兰。朱先生是《白鹿原》的一根隐线,偶尔出来一下,点评一下,推动一下剧情,这个故事就断不了线。

而白灵,是白鹿原的精灵,个性鲜明,坚强果敢,着墨不多,生命短暂令人扼腕叹息。她算不上主角,但看当年的抗战片,中间大凡出现些女英雄,总能跟白灵的模样重叠起来,真个是一种典型了。

在第十五章里,田福贤转了朱先生的一句话:“福贤,你的白鹿原成了鏊子了。”——

> 鏊子是烙锅盔烙葱花大饼烙坨坨馍的,这边烙焦了再把那边翻过来,鏊子底下烧着木炭火。


——这样看来,“鏊子”就是这本书的另一根隐线了:

先是白嘉轩与鹿子霖这一对,那个年代富家的两种状态。而人性总是一种复杂的东西,善与恶、对与错没有太过于明显的区分,鹿子霖该批判,白嘉轩何尝不是经常被火烤的。

田小娥与高玉凤,背景似乎差不离,算得黑娃的前后两任。田小娥的一段控诉,便成了一个斗士:


> 我到白鹿村惹了谁了?我没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没偷扯旁人一把麦秸柴禾,我没骂过一个长辈人,也没搡戳过一个娃娃,白鹿村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净,说到底我是个婊子。可黑娃不嫌弃我,我跟黑娃过日月。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烂窑里住。族长不准俺进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着还不容让俺呢?大呀,俺进你屋你不认,俺出你屋没拿一把米也没分一根蒿子棒棒儿,你咋么着还要拿梭镖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


……

鏊子烙出大饼来,正反两面其实都一样。

反差最大的两个人,自然是白孝文与黑娃。放弃善,走向大恶,这是白孝文;放弃恶,竟成大善,这是鹿兆谦(黑娃)。起初的恶人是黑娃,于是黑娃压着白孝文打;而后的恶人是白孝文,于是黑娃死在了白孝文之手。善总斗不过恶,因为善只能防守,守久必失,结局也是注定。


× × ×

看书图个神清气爽,但这书却让人心情沉重。我总是希望看些美满的结局,但现实之所以为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引朱自清在《正义》里的一段话来作结:

> 可怕的正是这种假名行恶的人。他嘴里唱着正义的名字,手里却满满的握着罪恶;他将这些罪恶送给社会,粘上金碧辉煌的正义的签条送了去。社会凭着他所唱的名字和所粘的签条,欣然受了这份礼;就是明知道是罪恶,也还是欣然受了这份礼!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