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皮囊》读后感_1800字

(2019-10-28 23:09:09) 读后感

《皮囊》读后感1800字

开始读完前两章,母亲的房子和残疾的时候,我本以为这只是一本简单的文学性的小说,可是随着后续故事的阅读,我发现他表达的是在生存的挣扎,现实的欲望,意志的斗争。我想这里面大部分人都会引起共鸣吧。

房子在面临拆迁之际,母亲仍然坚持盖房子,即便父亲的医药费不够,每天去捡菜叶,甚至会面临一笔巨大的债务,她仍然坚持盖房子,后来才明白,前两次建房子,为的不是她和儿子的脸面,而是父亲的脸面,后来父亲去世后,坚持盖房子是母亲从来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那房子的一切,就像是一个熟悉却陌生的亲人,它的皱纹,它的寿斑,它的伤痕,可是那座房子让他知道,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回。

父亲生病瘫痪,开始每天都会坚持练腿,全家都鼓励着,坚信父亲会好起来,后来,家庭几乎所有成员都意识到,是在配合着演一出表达乐观的戏,每一个人都小心翼翼的揣摩几个人的细腻表情背后的真实心境,这蹩脚甚至可笑的演技,几乎让人支撑不下去,即便投入到似乎忘记,那终点注定是失败,注定是一场无法承受的痛。他说,唯一的观众生活,从来就不是一个太好的观看者,它像一个苛刻的导演,用一个现实对我们指手画脚,甚至加紧很多戏,似乎想帮助我们找到各自对的状态。

我是从来不理解病房的,也不想去理解,在我意识里医院就是一个治冰救人的地方,可是通过他的叙述,我才明白病房的冰冷,以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在见证了很多的生死之后,一个人的目光就会变得很透彻,因为在这里,每一次的进出,你都可能会一不小心就会发现什么人就不见了,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就像你按照自己的记忆走一条印象中很平坦的路,然后哪里突然凹陷了,一踩空,心直直往下坠。

还有几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张美丽她是坚强的,可她也是脆弱的,在这个小镇上她是被抛弃的,她是被小镇的封建传统的思想的禁锢逼死的,而她却又是伟大的,她是小镇启蒙运动的奠基人,审美运动的发起...而事件大多数人都像小镇上的人一样,明明沉迷于欲望,深陷于欲望,在享受着这种快乐的同时,却打着高尚的旗帜,以一种正义者的角度不断的伤害着受害者,这大抵就是人性的可怕。

香港阿小是孤独的,在小镇生活的日子大概是他最快的日子吧,渔民阿小向往过,渴望过,挣扎过,可最后还是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在北京的日子,他说,诺大的城市,充满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铁拥挤的人群里,我总会觉得自己要被吞噬,觉得人怎么都这么渺小。而在小镇,每个人都那么复杂而有生趣,觉得人才像人。我想大城市的生活每个人都像是机器一样,不停地重复着昨天的事情,生活与现实推着你不得不在预定的轨道上前进,你不走,就会被淘汰,就像他在“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里面说的,千城一面,而每天被挤来挤去的人也一样,千人一面,渐渐的部分人失去了灵魂。

开始读天才阿展的时候,我还是很羡慕他的,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甚至他有一个大计划,也在训练着他的领导力。可最后他在现实的泥淖里摔倒了。阿展代表着千千万万个渴望从农村跳到大城市的孩子,会逼迫着自己做些不可能的事情,可是那样活着太累,会被压垮,甚至一不小心会丧失自我。

他说,人们在不知道怎样生活的时候,都会采用一种现成的,狭隘的,充满功利而且市侩的逻辑,怎么尽快挣钱,怎么能尽量成名,用好听的词汇,就是所谓的“梦想”与“责任”。而这往往是人们采用最容易演示或者最常用的借口。我想其实很多人都是迷茫的,而这种情况也是现实存在的,在这种所谓的责任与梦想的道路上挣扎着,顾不得父母,顾不得亲人,顾不得身体,因为对于许多普通人就是这样,可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就像他说的,人学会站立,是任性的想摆脱离这土地,因此不断向上攀爬,不断抓取任何理由----欲望,理想,追求。生是更激烈的索取,或许太激烈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任性。

我最喜欢的是他写的“回家”他说,家不仅仅是一个房子,几个建筑物,家,就是这片和我血脉相连,亲人一样的土地,是这里的土地,用这样的生活捏出了这样的我。我想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脆弱,孤独,可这种感觉是你的亲人,父母,配偶都不能替代的东西,因为这些恰恰证明了你的成长,你不得不坚强。而坚强的背后是家的后盾存在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