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必然(KK三部曲·展望)》读后感_2600字

(2019-09-05 06:32:56) 读后感

《必然(KK三部曲·展望)》读后感2600字

可能翻译的原因,读起来有点艰涩,不敢妄加评论,大师的作品仰望都不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笔记好了,不知道get的点对不对,请大家指正:

1形成

目前,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且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未来的事物都将会经历一系列无尽的升级,并且升级迭代的速率将以指数形式增加。不断的变化让身在其中的我们无视其渐进式的变化,只有当时间尺度拉开、我们回顾过去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变化已经如此之大。

我们倾向于用旧有的或者习惯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甚至当变化的轨迹背离我们认知的时候,我们可能还会对其报以轻视的眼光。在人类社会的每个阶段,都很难在当下看到事物未来“形成”的模样,我们需要弱化对已有认知的固执,通过努力和想象,学习更加清晰的辨识方向。

2知化

所谓知化,即赋予对象认知能力。如今廉价的并行计算、更大的数据量、更深层次的算法让人工智能或者说人工智慧的发展如虎添翼。现在机器能帮我们做一些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做一些我们做不了的事情、做一些我们从未想到要做的事情,机器能帮我们发现新的工作,发现那些让我们拓展自身意义的事情。

让机器代替我们从事现在的工作,让我们在他们的帮助下去构想更有意义的新工作,这一切都是必然的。

3流动

互联网让信息的复制变得简单易行,而传输则让静止的信息流动起来,成为“信息流”。流动性带来了新的力量、进一步释放了创造力,相对知晓以前的事情,我们更倾向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实时”模式。要想在“实时”中运转良好,所有事情就必须流动起来,成为数据流。

一成不变不再是唯一的选项,好东西不一定是静态不变的,“正确的不稳定”是一场对广阔世界的开垦,许多建立在可变基础上的额外选项都会成为可能。

4屏读

技术的进步使得屏幕出现在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我们不再需要携带厚重的纸质书,而通过屏幕就可获得无尽的信息资源;一方面,屏幕向着小、薄、可折叠等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社交元素也会走进我们的日常阅读,我们可以分享书单、想法,可以互相点赞、评论;而书籍,将从“电子化”走向“数字化”,可能不再以“本”为单位,代之以“章节”、“段落”,这些更小的单位可以互相链接,根据读者的需要,个性化的组成新的单位,形成“智慧书籍”。

5使用

对事物的占有不再像曾经那么重要,而对事物的使用则比以往更加重要,即“使用权要优于所有权”,如优步、摩拜、平台服务、云服务等。即时的“借取”让我们能够享受到占有一件物品的绝大多数利益,同时减少了“占有”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比如清洗保养。

在迈向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即时性、协同平台和云端等方面的发展时,我们也是在迈向一个去中心化、点对点的社会,使用权将逐步取代所有权。

6分享

大规模自下而上的群体思维,常常能够带来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能创造出超乎我们想象的东西,经常是最初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但是这种模式下的创新内容和方法需要专业人士的编辑、审核、整理,以保证事物的专业性,比如走向没落的公众号、无数个人或者自媒体发表的海量非专业的内容,除了消耗着我们宝贵的时间,并没有什么味道。

而共享经济下报酬的支付,当然是以众筹为代表的共享技术了,粉丝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事物买单,这种方式已经促成了数以万计的新产品诞生,尤其是股权共享,将会催生出无数的创新企业。

7过滤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过于丰富的时代,面临着过多的选择,有读不完的书、研究不完的工具、探索不完的新鲜事,我们需要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通过媒介、管理者、品牌、政府、文化环境、朋友、自身喜好等方面来过滤信息,将我们自身多方面的信息整合成用户档案,引导我们开展任何我们想要定制的服务。

理想的选择大概分以下三个点:

1. 选择自己认为自己会喜欢的东西;

2. 我想知道我的朋友喜欢什么,而那又是我现在还不了解的;

3. 向我建议某些我不喜欢但愿意尝试着喜欢的东西。

8重混

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非源自于新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而是源于将已有的资源重新安排后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增长来自于重混。

现代技术是早期原始技术经过重新安排和混合而成的合成品,将数百种简单技术与数十万种更为复杂的技术进行组合,那么就会有无数种可能的新技术,而他们都是重混的产物。未来的新技术很可能都源自已有技术的组合。

9互动

在虚拟的世界中,我们希望能有完全真实的感受。人与机器的互动将是大流:屏幕可以识别我们的表情,洞察我们的情绪,进而做出相应的反应;手势语言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来使机器做出不同的响应;语音识别也是一种互动……

人们深深陷于这种参与感当中,偏爱这种交互式的产品,我们将沿着以下几个方向继续拓展更多可以与之互动的事物:

1. 给机器添加传感器和感官功能;

2. 互动发生的区域将会继续向我们靠近;

3. 最大程度的互动将会要求我们跳进技术本身。

10追踪

数字化持续追踪我们身体的每一项指标、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我们每种情绪的内部含义等等,这些数字追踪产生的量化信息将用来分析我们的身体、行为,对其做出合适的调整,这些信息也可能被结合到全新的身体感觉之中。长远看来,这是我们身体传感器中许多数据流的最终归宿,它们将不再是数字,而是新的身体感觉。

11提问

事实、秩序及答案将像混凝土材料一样成为文明的基石,但是最宝贵的是生活和技术中最活跃、最有价值以及最多产的那一面,他们将位于前沿之中,处在充斥着不确定性、混沌、流动性以及各种问题的边缘地带。

科技的发展让机器能够快速、可靠的给出各种问题的答案,但是我们提出新问题的时间却有限,当提出一个好问题与吸收一个答案的时间不成比例,答案将变得廉价,而问题会变得更有价值。因此,一个超级智能答案的世界鼓励人们对于完美问题的追求,提问比回答更能激发创新思维、更有力量!

12开始

相对于传统社会,我们构建了虚拟关系,分享我们的各种数据,仿佛处在一个庞大的全球系统中,许多现象发生的等级高于现存的生命及我们的感知水平,科技的各种发展似乎达到一个拐点,于是相变发生,我们进入了一个新常态的阶段,而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个新阶段的开始。

人工智能、机器人、过滤技术、追踪技术等复杂的技术将融合在一起,和人类结合,形成一种复杂的依存关系,不断推动着新需求和新欲望的发展。未来30年,这个全球系统将沿着与过去30年同样的方向挺进,那就是: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及形成。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

已经开始。

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