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古董局中局(大全集)》读后感_1600字

(2019-09-17 03:36:23) 读后感

《古董局中局(大全集)》读后感1600字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筹备拍一部关于“烈士的孩子”的警察题材的短片,被拉去参与讨论,大家从民族大义谈到爱岗敬业,从责任使命谈到以民为本,谈传承,谈情感,谈忠于职守,谈英勇无畏,甚至谈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在一系列假大空的理想主义高调后,最后回归到了人性,终于确定了一个很小切入点,人性利己主义背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依然选择慷慨赴义,我想这不单单是一个道德崇高可以解释的。
然后最近就刚好看了马伯庸的这本小说,四部五千多页将近一百万字,读了大概一周的时间。这几乎可以说是一本纯商业运作的小说,话题有趣,情节曲折,人物丰满,马亲王的写作手法可谓相当纯熟。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几代传承,文物是辅料,重在讲人心。
“鉴古易,鉴人难”几乎贯穿了整部小说,从男主角许愿回归五脉踏上为爷爷平反昭雪的那一刻起,那个令人陌生的古董市场的冰山一角就被缓缓掀开了。
古董永远和历史是分不开的,经常读史的人心中大概都会有这样一种疑问,为什么当事人当时会做那个选择?年少的时候总是天真的以为如果当时李斯不配合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会不会秦帝国不会二世而亡?如果当时隋炀帝杨广能够审时度势,没有穷兵黩武举全国之力二次攻打高丽,会不会就没有了后来的唐王朝?如果吴三桂没有降清,山海关一战是不是会有别的结局,也就没有了清朝入关,会不会随后中国就可以躲过近现代的一系列屈辱。。。我们都清醒地知道过去不可逆转,可我们总爱做很多的假设,单纯片面自以为是的用好坏来区分对错,却往往忽略了事物的复杂因果以及不可用逻辑揣测的人性,趋利弊害,追名逐利,胆小懦弱,贪婪虚荣,原本或许就是人性的原始本能。
然而,回到小说里,当许一城面对孙殿英的泱泱军团,螳臂当车的拦在东陵 前的时候;
当许愿不顾一切为爷爷平反,誓死与造假的古董地下组织死战的时候;
当药不然离经叛道的去背离家族和世俗只为寻找太爷爷下落的时候。。。我想我们除了内心那点汹涌奇特的情愫之外,或许还有一些可笑和不理解。
我们会怀疑,怀疑为什么许一城放着好好地五脉族长不当,非要去为一个佛头背上汉奸的罪名,宁死也不辩解?乱世已如此,人命扔似蝼蚁草芥,又何须为了区区一些玩物丢了性命,害了子孙?
我们会告慰自己说,凡事阴阳共生,有真就有假,庞大利益的市场永远有亡命之徒不顾一切的去经营,既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鱼死网破的为了“去伪存真”而选择玉石俱焚?
我们也会觉得药不然好傻,大好的前程富二代的日子不过,非要活在阴暗角落像鬼魅一样多行不义,仅仅是为了去找寻死了上百年的太爷爷的尸骨?
人都有股执念,有的时候荒唐可笑,有的时候不被理解,有人为名,有人求财,有人殉义,也有人枉法,有人为了一件你觉得不值的小事舍弃性命,有人为了达成一己之私不择手段,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编织成了一张庞大而复杂的网,我们试图管中窥豹去释义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却发现千人千面,根本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唯心的说,一切不在物外,一切在乎本心。
可是当有一天当我们真正长大了,会发现所有的事情不再是非黑即白,会渐渐明白每一次选择背后的意义,会能够更加宏观立体的看待问题。比如开头讲的那些烈士,也许他们并不是因为民族大义崇高理想,他们只是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选择了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比如烈士们的孩子,他们也许一开始并不是为了传承父亲的遗志而去选择那些光辉的职业,而是真正做了这个工作之后在每一次的奉公职守中逐渐找寻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我们会能够懂得为什么药不然的太爷爷药慎行会一边成为老朝奉一边拥有好的私德,会理解为何郑教授父子两代痴迷于瓷器而罔顾生命,会接受柳成绦的偏激狠辣,为之死前的那一声妈妈而动容。
世间包罗万象,人活着,总要坚持去做一些别人认为很蠢的事情。或许正是这些很蠢很蠢的事情,解释了我们生命的意义,让每一个纯白麻木的灵魂有了向死而生的寄托,让我们短暂而仓促的一生绽放出生命之光。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