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天(2018版)》读后感_1100字
(2019-09-17 10:31:32) 读后感 -
《第七天(2018版)》读后感1100字
无论活着还是死去,这世界没有什么公平可言……这是看完这本书以后的最真实感受……
人走了,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候烧大厅里还有区分贵宾区与普通区,贵宾区的人都是拥有豪华墓地、坐沙发等待的人,而普通区墓地简陋、座椅也是塑料的,而有权有势的人还有VIP候烧室,为了让市长单独完成烧殓,他们停止了所有的叫号,让其他的亡灵一直等待。
这还不是最现实的,还有一类人,他们连将自己的身体入炉烧殓的权利都没有,因为他们死于非命、没有墓地、没有人怀念,臂上的黑纱都要他们自己给自己带,他们自己悼念自己以此来寻求安慰。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在一个风景如画、草长莺飞的地方,可这个地方的名字却让人听之心悸,这个地方叫做“死无葬身之地”,多么让人悲伤和难过呀。
从《活着》到《第七天》,看余华的书,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他的文字现实的让人对这个社会失望,他的书更多聚焦的是社会底层人民,无权无势,没有金钱也没有希望,他们努力的活着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他们苦哈哈的彼此取暖,他们善良的对抗现实,但最终他们谁都无能为力,苦难的日子一直在继续,一直持续到了他们死后的很多年……
这本书的介绍里写道:“温暖与冷漠、良善与邪恶、真实与荒诞、实有与虚无交织成一部时代的寓言,写尽中国人的善良与悲哀。”就是这样的,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透露着现实,现实的现实,不能再现实了,引发了诸多的思考与共鸣,会让你觉得这就是我们存在的世界啊,现实的让人害怕,但又心存侥幸的认为自己会是幸运的那一个,究竟是还是不是呢,或许是,或许不是,或许有的人是,或许有的人不是,然而,不管是与不是,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
看这本书的时候,还让我想起了《摆渡人》,这两本书同样都是写死后的世界,比起《摆渡人》里面的荒原和魔鬼,我更愿意相信和希望这本书里面写的会是我们即将要去的地方,可能是时代背景的问题,也可能是国籍和文化所造成的差异,终究还是余华更了解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的点,更了解这样现实的笔法将会触动到很多人的内心,激发他们不断向前的动力和激情,毕竟谁也不想自己死后会去那“死无葬身之地”,不是吗?
死后7天,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男主见了前妻、解开了心结,回忆了爱他的养父和心里的母亲,回忆了他的生身父母,见到了很多与他产生交集、算不上是朋友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描绘了一幅盛大的现实画卷,最后他去到死无葬身之地,虽永不得安息,但那里有他的养父、心里的母亲,还有很多良善的伙伴,终究是获得了宁静,我相信他一定会的……因为,善良的人一定会获得命运的奖赏……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