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乌合之众》读后感_2600字

(2019-09-12 20:56:25) 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2600字

一本关于群体极好的书,让我从上帝视角来看人们的行为,对于宗教法律国家还有一些概念,一些国家的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人一旦加入群体,原先的个性便会消失,他不再独立思考,而是随大流,无意识占上风,很难做出明智的事情。”这是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存在的现象。另外,我们生活在这个2018这个世界,我们会不会总认为现代就应该是完美的呢?是的,大多数人的眼界都比较短,只能看见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总会把如今跟过去比较,然后控诉现在的各种不公,举个例子,比如网上会有太多的愤青明的暗的说言论不自由,自己的发言被渣浪删除,或者很多网站上不了,这都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泱泱大国人数众多,如果被带偏了后果不堪设想。
他对女性的蔑视,确实显示着他的狭隘,但是我认为这没什么大碍,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卷一 群体的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精神统一率
1.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就消失了。异质淹没在同质中,无意识的特点占上风。
2. 原因有三:一,群体中的个人仅因人多势众就会感到有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他感情用事,而他独立一人时肯定会有所收敛;二,传染性,它也会影响群体,决定群体会表现出什么特点,什么取向。三:它决定了群体中的个人有时会呈现出与他独处时完全相反的特性。
第2章 群体的感情与道德
1. 群体的普遍特点之一是容易受到暗示。
2. 群体的感情是夸张化和简单化。
3. 群体只会被极端的感情所感动,演说家为了吸引众人,势必滥用词汇,斩钉截铁。夸大、断言、重复,绝不会经过理性思考之后再表明看法。
4. 个体一单结群,他的智力水平就下降,而且是大大下降。
5. 大家都知道宗教信仰是多么偏袒,它对灵魂的统治又是多么专制。
第3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1. 历史上的大动荡往往来自基本观念的变化。
2. 观念正确不一定就能产生影响,哪怕是对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3. 群体的推理层次低得只能用“类似推理”来形容,群体不会推理或者总是错误地推理。
4. 群体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最不真实的东西往往最打动他们。侵略者的强权和国家的力量正是建立在大众的想象之上的,尤其是通过影响想象力来领导群体。
5. 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所扩散和传播的方式。比如现在很多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编辑的一些内容。
第4章 群体的所有信仰都采取宗教形式
1. 宗教信仰的特点:崇拜心目中的崇拜者,害怕他身上所谓的神奇力量,盲目地服从命令,缺乏分析这些信条的能力,只想着传播他们。所有不接受这些信条的人都可能被当作敌人。
2. 群体的笃信具有宗教感情固有的特点:盲目服从,极其狭隘,渴望传播。
3. 创造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都懂得如何让群体产生这种狂热的感情。
4. 对群体来说,必须有个神,否则什么都谈不上。
卷二 群体的主张与信念
第1章 群体的信念与主张的间接因素
1. 种族
2. 传统,一个民族,如果长时间里让传统习俗捆绑过死,就不能改变和变化。
3. 时间,想要看事情变化,坐等时间就可以了。
4. 政治与社会制度,一个民族,根本没有能力真正改变自己的制度。以暴力革命为代价,他当然可以改变这些制度的名称,但本质上不会有丝毫的变化。
5. 政治与社会制度,我们不该从制度中寻找深刻影响群体灵魂的办法,一些国家兴,一些国家亡,跟制度是没有关系的。事实上起作用的并不是制度,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制度本身都没有好坏之分。影响躯体精神的是幻想和词语。
6. 智育和德育,这种教育最危险的地方,是它建立在心理学的这一根本错误上,认为背诵教材就可以提高智力……从小学到博士或到考大中学教师资格证,年轻人只会背书,而在判断力和创造力方面却没有丝毫的训练……这是一种很搞笑的教育,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相信一个永远不会出错的老师。这种教育只会削弱自己的信心,让自己变得无能……严密的思维能力退化了,旺盛的精力消退了。人被培养完成了,但也往往完蛋了。他循规蹈矩、结婚生子,满足于兜圈子,把自己关在限制多多的办公室里。
第2章 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
暗示,尤其是以形象方式出现的暗示的力量和传播过程很关键。
1. 形象、词语和套话。意思越是不明确的词越能引起行动,比如“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等这些词。词语只是变化着的,暂时的意义,它随着时代的不同和民族的不同而变化。换掉可能会在群体的想象中唤起不愉快形象的词,新换的词就不会引起那种词语的威力太强大了,只要好好选择,就可以给最讨厌的东西取个好名,让大家接受。
2. 幻觉。群体从来不渴望真理。
3. 经验。
4. 理性。盘点能给群众心理留下深刻印象的各种因素时,可以完全不提理性,除非是要指出它的负面价值。
第3章 群体领袖及说服方式
1. 群体的领袖。一定数量有生命的东西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地处于一个首领的领导之下。领头人往往不是思想者,而是行动者。他们缺乏远见,不可能有远见,远见会让人走向怀疑和无为。聚集成群的人会失去自己的意志,本能地走向某个有主见的人。给人信仰,就是给他增添力量。
2. 领袖起作用方式:断言、重复和传染
3. 声望。一个人只要占有某个位置,拥有一定的财富,被赋予某些头衔,他就有了声望,不管他个人是多么没有价值。
第4章 群体信念于主张的变化范围
1. 牢固的信念。一种重大信念走向衰亡的具体日期很容易被发现,就是他的价值被怀疑的那天。所有的普遍信念都是一种虚构的东西,经不起检查。建立普遍信念是很不容易的,但它们一旦被确立,就力大无穷,长期无法战胜。每个时代的人都生活在一系列传统、观念和习俗中,他们无法挣脱这一枷锁,而这些东西总是让他们彼此变得很像。
卷三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1. 异质性群体。
2. 同质性群体。包括——派别,身份团体,阶级。
第二章 所谓犯罪的群体
群体的罪行往往都是受强烈的暗示犯下的。
第三章 重罪法庭的陪审团
1. 陪审团智能换成法律的严厉。
2. 我们害怕群体的力量,但某些身份团体的权利更可怕。前者可以被说服,后者绝对不会让步。
第四章 选民群体
1. 第一条件是声望,个人声望只有财富才可以取代。候选人必须拥有声望。
2. 拥有足够的财源也很重要。
第五章 议会群体
1. 议会中的发现群体的特征:思想简单化、易怒、容易被暗示、感情夸张、受领袖人物的影响大。
2. 所有群体都一样,暗示来自拥有威望的领导人。
3. 智力常常会让人显得太多宽容,从而大大削弱使徒所需的强烈而粗暴的信念。每个时代,尤其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大演说家,思想都非常狭隘,而让他影响巨大的,正是这种狭隘。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