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孤独》读后感_1400字
(2019-09-28 20:35:27) 读后感 -
《百年孤独》读后感1400字
读完百年孤独了。这本高中时候就想看却没看的书。现在终于在大学时读完。
思想和时光在那看完的一瞬间好像也与马孔多一同消失了一样。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家族彻底消亡。
这是一个结束,好像终将这大地,这巴比伦也会结束一样。
被马尔克斯的构思与巨大框架所折服。
也明白为何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是该颁发给他的。叙事宏大,仿佛把人类的命运放进其中。自己还要再消化一段时间。但是最好的消化应该就是把感受写出来。折服,喟叹。
对马尔克斯不了解,对拉美文学史不了解,只能浅显的说说自己的直观第一感受。
在快要看尽的时候,忽然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悲哀弥漫在心头。充满了一种很深的痛苦。家族起源于马孔多,最终海市蜃楼马孔多也将覆灭。
有时候感觉我们人生也是一样。谁又敢说自己的人生不是一面镜中之城呢?终将会死去。这是必有的结局,终其一生想破解羊皮卷,明白其中的秘密,却发现不到时候,你永远也无法知道自己的命运到底如何。但这又好像陷入到一种宿命论当中。
马孔多小镇是一场游戏。起源于一个乱伦的婚姻故事,也结束于一个乱伦的爱情。很可悲。圣经中记载一开始人类因为人稀少,所以最初的最初是近亲结婚。但是当代随着基因誊抄的一代又一代的延续,怎么可以再近亲通婚呢?无异于毁灭。当然,我想这不是作者最想要表达的意思。或许是站在一个讽刺的角度去看待这本小说时,你会看见很多人类的罪恶之境和无法自我控制的欲望起伏。不知道马尔克斯本人生活怎样,又是推崇一种怎样的理念,但是书中对自由党和执政党的战争来看,或许他是想把这人类之间的理念战争表达出来给人看。
我觉得最直白的一点就是到底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有律例的,自约的,还是无节制的?所谓自由的,任其发展的呢?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入思考。
但是有些时候书中描述的情欲之爱,无法割舍,难舍难分的那种感觉,作者仿佛身临其境过。他把它描写的美好,最后却都是插入一个极其悲惨的结局。他说世上再没有比他们更幸福的人,最后却生下了猪尾巴的孩子。
庇拉尔活了一个半世纪,作为一个旁观者未曾嫁入布恩迪亚家族,却又参与了这个家族最初的繁衍生息。她冷眼旁观一切,用纸牌占卜预测,这个角色的荒诞味道,(不是说作者放的荒诞,而是好像整个家族的命运都在她手中紧握,说吧,是谁)从侧面折射整个家族的命运。像是一副副景,与正景相配合。他们家族的男人可以在退下一切劳累后,在她这儿寻找慰藉。所以最后一章里提到,当小奥来到她这里时,那个地方,是如此的舒服,在她怀里痛哭。她从年轻时就来者不拒,老时是老鸨的职业好像包容了这世间一切的黑暗,她是黑暗的收集箱。这个角色在书中的结构扮演太重要了。
佩服加西亚·马尔克斯。
最后还是回到布恩迪亚家族吧,其实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一样,布恩迪亚家族好像这世界的缩影。这混乱世界的缩影,艺术必须以夸张的比例才能阐述客观世界的现实比例。所以,乱伦,情欲,妓院,财富的糟蹋,贪心,这些都算不了什么了。只是作者描述的太好了。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污浊不堪,物欲横流的。
希望这世界尽早灭亡吧。
这是我读完后的最大感受。还一个白茫茫干净大地。
但是希望不要引起书友误会。因为往往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更是从小就心怀希翼,愿世界更美好的人。他们也愿意这怎么样子去做。尽己之力,愿世界更好起来。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