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_1400字

(2019-09-10 12:37:44) 读后感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_读后感_500字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400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读完了孟实先生的书。原先对先生的了解还存在于美学大家,毕竟怹的大作《谈美书简》知名度太高了。简单说一下吧。

    虽然这本书作为初中生的推荐书目,但在我读来仍旧获益良多。时常在想,经典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大概是能够经过岁月的沉淀洗刷以后还能够给后世以启发,仍然能够发光发热,熠熠生辉。读完本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本书没有简单的说教,好像和一位智者在促膝长谈,拳拳之心,谆谆教诲。如果早日看到本书,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举几个例子吧——

    《谈读书》这一封信中先生提到了自己的读书见解,也谈到了诸如课外书,如何读书等一系列的问题。以现在的眼光看,仍有借鉴意义。

    一,培养读书兴趣,从课外书开始。“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二,读书要慎重,避免浪费时间。“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三,关于读书的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

    《谈动》《谈静》两封信中,先生认为“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又说“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其中还举了一个例子,王摩诘的四句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原先无感,后来再读的时候感觉好美好美。好像真的见了那样的景致似的。气势恢宏,甚至还隐隐有种苍凉落寞的感觉。

    “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像煞有介事地谈一点学理。他们——你和我自然都在内——不仅欢喜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于哲学问题。”这算是对当代学生的一句定评。真知灼见,真知灼见!

    总之,好多好多,我这里所写的太过肤浅粗疏,难表达先生之万一。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指导,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书中既有先生的谆谆教诲,也饱含对广大青年和祖国未来的殷切希望。读之我幸,读之我幸(读后便知)。正如夏丏尊先生在本书序中评价他给青年的寄语:

    “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所嗤笑的呆气和空想,能景仰不计成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这十二封信,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用孟实先生的话来结尾吧——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与诸君共勉之。(另,本书强烈推荐)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_读后感_500字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