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民国那些事儿(共7册)》读后感_800字

(2019-09-09 01:13:31) 读后感

《民国那些事儿(共7册)》读后感800字

在民国,西北冯玉祥率领的是基督军,湖南唐生智则全军信佛,人称“唐僧”。李济深统治广东,也很喜欢与佛教结缘,绰号“李和尚”。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时,毛主席指着文艺界、宗教界的队伍,对这位民革的创始人说:“瞧,你的队伍来了。”李赶忙回答:“哪里哪里,这还是您的队伍。”

李济深,字任潮,1885年出生于广西苍梧县大坡乡的一个普通乡绅人家,祖父李炳光是个秀才,父亲李均尚则是廪生,母亲吴氏勤劳善良,养育了好几个孩子。父亲去世时,他才六岁,跟随叔父李均良读书识字。由于家境贫寒,他很懂事,也很用功。那时民族危机深重,李济深很小就有了忧国忧民的意识,在梧州中西学堂时,曾作过一首五言诗:

马叟知天命,谓吾贵可求。

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

李济深18岁考入广州黄埔陆军中学读书,毕业后在广东新军当见习官,后调到学兵营任排长,有幸结识了连长邓铿,与他成为半师半友的至交。1909年,他被选送到保定的军咨府军官学校,即后来的陆军预备大学堂。辛亥革命爆发那天,李济深与同寝室的何贯中等同学,自发地破坏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成功阻断了清军南下的通道。此时,书是没法儿念了,李济深跑到上海,找到了广东革命军军长姚雨平,要求参加战斗,被任命为作战参谋,参与作战计划的编制与协调。他主动请缨,直接到前线指挥作战,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次大败清军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后被破格提拔为第二十二师参谋长。

等到中华民国成立后,陆军预备大学堂由保定迁至北京,正式定名为陆军大学。李济深于1913年重返该校第三期,继续学习高等军事。毕业时,陆大不肯把他放走,他留校任教不说,还在陆军部军学司担任要职。在校期间,李济深悉心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军事人才,多数都成为将军,包括后来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的徐永昌,任广西省主席的黄旭初等,有人称他:“全国陆军皆后学,粤中名将尽门生。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