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读后感_1100字
(2019-08-28 22:04:50) 读后感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读后感1100字
余光中是以诗闻名的,不是说他其他的文字不行,只是在我的印象中,余光中主要是以诗人的身份被人提起。
酒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还有那在月色和雪色之中,你是第三种绝色
……
当然,最为人知的应该是著名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他散文的兴趣更大。比起他的诗,我更喜欢他的散文。
大概是因为他的诗太长了,有时候给我一种累赘之感。
总的来说,散文写的不错,可以看出他喜欢用典,喜欢追溯时光,古文对他的影响特别大,在行文之中经常看到他化用。
同时,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很率真的人,很多话都很俏皮,但是主要的风格还是华丽和大气。
能回到大陆对这么多少年诉说,仓颉所造、许慎所解、李白所舒放、杜甫所旋紧、义山所织锦、雪芹所刺绣的中文,有怎样的危机又有怎样的新机,切不可败在我们的手里——能这样,该是多大的快慰。
他笔下的文字,纵横中华上下五千年,他的忧虑也很有道理,在今天,文字或者说很多文学生存的土壤其实是越来越少的。
前几天在网上找工作,有人要招写手,我一联系,发现现在的社会异常的浮躁。
几十万字的小说,就要你在开头几百字有情节,很吸引人的那种。我按照他给的公众号搜索了一下,发现内容之低俗让我宁愿这辈子不碰文字也不会去写的。我觉得按照他这个标准,可以枪毙掉世界上80%的长篇小说。
一个看头像大概而立不惑的人,问我:不明白,很多人看不起商业小说,认为自己写的好,连钱都赚不来,读者都不肯为作品付费,也没有大量的粉丝群体,不明白好在哪里,骄傲在哪里。
其实我也不明白,一个文字工作者怎么忍心去如此作贱那些文字,它们那么美。从仓颉到许慎,那些中文为什么会成为媚俗的工具。
我不反对文学商业化,但是反对写低俗小说去取悦一些低俗群众。
真的是侮辱了商业化几个字。
再扯回来吧。余光中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他以他的文字来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很多美,文字也很美,要善待他们。
感冒差不多一个月了,一直都没好,最近甚至有加重的趋势。于是戏称:一个冬天感冒两次,一次一个月。
明明身体不好去还在熬夜,有一种奇异的快感,好像在偷明天的时间。
不想睡觉,也不想聊天,只想安静的看看书。我觉得累了,倦了,太多世俗都不想理。那些工作,金钱,房子,车子,甚至未来我都不想理。
就像余光中一样,躲开那些电话和寻找,远离编辑,一个人去思考。他在中国的土地上,在欧美的土地上,一寸寸的循着文化的香味去寻找。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的啊,不过是行人罢了。就这样一直走吧,管他去哪呢,管他路上会遇到谁呢,有我陪着我,已经足够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