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_1000字

(2019-09-08 10:39:51) 读后感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1000字

早些天读完这本集子,当时就有很多感想。但是隐约觉得林徽因的许多文字,也是因徐志摩而起,如果不读一下徐志摩的诗,只恐不能真的了解林徽因的诗文。于是再去读了徐志摩的诗集,回头来重新感受林徽因的文章。当初的猜测证明是正确的。这本集子中写的最动人最深厚的,就是她悼念徐志摩的两篇。这样一种可以算是感激地情感,由她天赋的才思,开启了她文学的生命。
林徽因的文学作品数量并不多,因为她其实只是“业余爱好者”。也许正因为如此,她的文字全是真情实意地有感而发。就连她浅尝则止的译文《夜莺与玫瑰》以及小说《窘》,都似乎含着她本人想说的一些特别的话。说到《窘》,我想到与毛姆的《刀锋》中第一人称作者和女主角Isabel的交往,颇有相似之处。只是毛姆写的显得俗气,且有欲盖弥彰之嫌,而林徽因虽然人物刻画不够丰富全面,却透着清新而含蓄的美。
林徽因喜爱绘画,建筑。她的诗,也是以画面为主。看得出受徐志摩自由诗体的影响,而同时以意识的流动牵引贯穿。有不少让人惊喜激赏的地方。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所表达的感情,如同一潭清澈透明又深不见底的碧水,又象是溪,是河,是海,是夜空无垠的宇宙。
很多人的私人书信与出版的作品风格不一致,其实可以理解。可是林徽因在书信中所表达的,与她的诗,散文所表达的非常连贯一致。因此有幸一读她的书信,对她在不同时期不同遭遇下的心境增添了很多了解。除了感叹她罕有的才情,以及性格的坚毅,更钦佩她无论在优裕的出身下还是战火的煎熬中,都始终保有一颗质朴的同情心。一种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的能力。这也许是为什么她在徐志摩遇难后再回顾徐志摩对她的深情,有难以遣怀的歉疚。也是为什么她可以为了家人而牺牲自我,出于爱国而冲冠一怒。
想到的还有很多,因为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思之不尽的人物。金岳霖送给她“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真是极恰当的。林徽因不象多数人那样只是去通过努力达到某项事业的成就。她是在民国那个忧患纷乱的年代,经过西方文化和东方传统的激烈碰撞,将她自己敏锐丰富的感性和独立清晰的理性共存的互补与矛盾,完美地糅合成了一个“一身诗意”的灵魂。她确实像人间的四月天,在严寒过后,酷暑之前,就这么轻轻地来到许多人的生命中,如荡涤一切的春风,让人钟情而向往。又轻轻地离开,不留下一片云彩。留下的,是无尽的诗意和灵感。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