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精选读后感_1600字
(2020-02-01 08:49:40) 读后感 -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_精选读后感1600字
重读此书。再读 又有很多新的感悟。
无意中翻到四年前的日记 放在这里 方便整理书摘。
运动会结束了后
问阿圆借了一本黑色封面的书。
在老余的眼皮子底下花了几节晚自习看完了。
看完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尤其是看了大家的评论后 觉得特别不能理解。
一本书没有触动我,对我来说,多多少少是有些失败的。
但是后来,却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里 发现了那本书的影子。 也因此知道文字的力量 很多时候是潜在的,藏在脉搏里的 是老中医静下心来用冰凉苍老的手才能摸清楚的。
不说书的内容,往后每次品味,都有不同感受。初读时候,给我感触更深的 是书的序言。
评论都含有虚伪的成分,但序言终归是可信的。
作者说, 真正的现实 也就是作家生活中的现实,是令人费解和难以相处的。
感觉自己长时期生活在现实和虚构的交界处,在现实和虚构之间来来去去 ,有时候现实会被虚拟,有时候虚构突然就变成了现实。
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无法使自己变的纯粹。
他说。“我的作品都是源自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
记得那天我穿的很多。可是看到这句话还是手指一凉,全身都冷。
我常常有这种感觉。感觉身体和衣服被一层很薄的冷流分开,灵魂刹车时往身体外面晃了一下。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被戳中了。
但是完全不是“戳中”那种感觉 而是“覆盖” 寒冷一寸寸的覆盖而来。
不得不说 很多时候 我跟现实的关系是紧张的 我以为文无遮拦 我以为梦最诚实 所以我与他们相依为命。
因那是我心中放映的无字幕的电影 黑白色 无台词 主人公透过清亮如眸的荧屏 静静地与你对视 有时候我离不开这些,因为只有在握住笔触碰键盘的时候 我是活在现在、过去和未来的 至于其他的时间 我通通活在下一秒
偏离了轨道 和完全不属于这个星系 是两码事。
吹出无数童话般美好的泡泡, 用恰当的词描写开心和喜悦 化成风吹起他们 然而 真正感受我气息的 不是飞上天又幻灭的泡沫 而是未鼓起空气飘走,不幸滴落的肥皂水。
很多时候 你需要的不是陪伴 甚至不是支持 而是理解 但没有谁是能真正被理解的。
所以也无所谓孤独不孤独。
合群是最容易也最困难的事情。
无意中翻到六月份的周记 评语的开头是“心神涣散 字也愈来愈小”。
看了那心神涣散的字后 我被戳中了 尽管那是我自己写的。 但奇怪的是 每看一次 我就忘一次 下一次看又总是会被戳中。
直到有一次看电影看到一个遗忘症(专业名字记不清了)病人握着别人的手说“你好我是麦克 ”然后七秒过后,他又热情的冲上去握那个人的手说“你好我是麦克”笑容持续七秒又僵掉 然后热情的去握那个表情已经很错愕的人的手。 直到那时我才感到我有时候也有遗忘症。
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过分定义的世界,别人觉得他可悲。可是他因为没有多余的记忆 所以自己并未觉得可悲。
世界在他眼里是新奇的 永远如此 每七秒更新一次 并不因我们的定义而改变。
二零一三年六月八日
“清醒的看着自己 不清醒。 离水很近 ,水很清 。自己的脸是被自己的呼吸搅乱的,要重新屏住呼吸才能见得到完整的倒影 但气息是乱的 总是被自己的漠然吓到 似乎灵魂与身体脱节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埋下的祸根 又或许一直都在 。 幸好自己不是最顽的石,不过好像也差不多了 ”
“我知道我的生活和我画画写作一样,漫无目的又毫无章法。不知道活在哪个异次元。 灵感有时候就像一枚漏水的钢笔,非要挨到纸才能撒出一串不规则的句子 我的人生没有清晰的规划,像我写日记一样。我不记得这一天发生了什么,纸上的一切是笔带出来的,要扯出一根毛线头,才能将一切拆开。我于是习惯了边写边想,又或许完全不用想,丢给自己一个开头,而后一切好办。只要有开头,我就能写下去,墨水就有地方漏。 这些都无关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以我写过就忘了 只记得那些积聚了很久流下来的句子。那些才是我的东西,其余的都是冒出来的,我不知是谁的。”二零一四年
有时候现实会被虚拟 虚构突然就变成了现实。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