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_读后感_1400字

(2020-02-04 21:26:28) 读后感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_读后感1400字

个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三点五颗星。
深度工作指的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产出。不可替代性就意味着知识搬运工们干的工作大多是浮浅工作。而产出则意味着如果上班的时候一直只是读这个读那个,那就是伪工作。相信没有老板喜欢请员工每天上班来读报纸。
了解什么是深度工作后,还应该初步了解什么样的工作是深度工作。作者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在我看来关键是有多少不可替代性。想象一下现在手头上有三项工作,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完成一篇关于公司销售数据的ppt,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哪个工作更符合深度工作的定义呢?如果把手头上这些交给一个普通大学生,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掌握这项工作?显然参加学术会议是最简单的。
为什么要学会分辨一项工作是否是深度工作呢?对于个人而言,能够进入深度工作是一种稀缺的能力。物以稀为贵,一个人的能力越稀有,他就越不怕被替代。对于老板来说,没有老板希望自己的员工天天摸鱼。
书里提到这样一个年轻教授汤姆。他工作繁忙,不仅要完成学术工作,还得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这就导致他周末休息也得在家里加班干活。看起来他好像很累,天天都要工作。可实际上他并不傻,这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首先浮浅工作比深度工作更容易应付,其次员工们的实际贡献不那么容易直接就被测量出来,所以可以通过看起来很忙,让人觉得自己有很多贡献,从而获得更多奖励。所以汤姆实际上做出了短期内对他最有益的选择。当然如果他这么做,一到中年,他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身负家庭职场压力而跳楼自杀的人了。因为那个时候他得时刻提防着自己被别人替代,同时品尝自己命运被别人捏在手里的感觉。
很显然长期来看,能够进入深度工作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如何进入深度工作呢?
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抵抗干扰。
现在工作所要面临的干扰绝对不少,光你现在手里拿着的手机或者iPad就时时刻刻勾引着你。也许你现在心里正想着自己漏下了哪些国家大事哪些八卦新闻,这个时候注意力商人们就像割韭菜一样收割着咱们大家的注意力。
面对这样的情形,有些人选择戒掉电子设备。可在我看来这是脱离实际的。首先在现在不可能有哪个人能完全不用电子设备而不影响生活的正常继续,同时在选择戒掉设备的时候已经踏上了一条注定失败的路。
当你想着要戒掉电子设备时,其实内心已经把它当作不可打败的洪水猛兽。这样一来,也许你能在开始的几天获得胜利,但只要有一次失误,就满盘皆输。
我个人认为更好的做法是正视电子设备的干扰,然后驯化它。这意味着我们不是逃避它,而是在该用的时候就用到它。但使用的前提是这是我们提前规划好的。并不是排队时无聊就下意识拿手机出来刷刷微博,而是我先有计划,才有行动,不是先有冲动才有行动。
排除电子设备的干扰后,我们应该选择自己深度工作的哲学。我比较赞成的是节奏哲学。这种哲学不提倡你非得整一天都在深度工作的状态中,显然我们新手难以承受这样的强度,也不提倡你非得在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中来回穿插,这是大神才能做到的来去自如。节奏哲学要求的是,一天能有四个小时不受干扰的时间来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
为什么非得要深度工作呢?
除了深度工作带来的经济价值之外,也许深度工作带来的东西正是我们人生意义所追求的东西。每当看到自己辛勤劳作所得的产物时,也许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不断成长一样幸福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