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弃疾词赏析》读后感_800字
(2019-08-08 14:02:12) 读后感 -
《辛弃疾词赏析》读后感800字
上初中时初识辛弃疾,一首《青玉案·元夕》引发了我无限的遐想;高中时才读懂为什么“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禁引以为隔代知音;大学初贪多求快,识记其文,而忘乎其神;将近毕业,才静心发卷,欲与神合,然学识浅薄,读书所得,甚远于旨。因生性愚钝,今读之半年,始近其情。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辛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山河,流连田园的词作,但始终不能忘怀恢复。辛弃疾的心酸悲苦不是一个人的进退得失,一个人的不幸似乎总能随着时间的积淀和人生阅历的丰富而变得豁达达观,一任风雨,从生活的困境中突围。而一个国之不幸才让辛弃疾愁肠百结,坐困愁城,难以自解。他痛心,统治者忍辱苟活,偏安东南,致使遗民泪尽胡尘;他悲愤,万字平戎良策,到头来却不如种树之书;他害怕“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遗民老去,国耻淡漠,子孙成立,安于北国……正是因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国家的不幸才造成了他个人的不幸,一怀愁绪,满纸纵横,道不出“把栏杆拍遍”的无言。“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辛弃疾,带湖闲居二十载,六十八岁,缠绵病榻犹大呼“杀贼”不止。辛弃疾雄才大略,颇具英雄气,正因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历史上少了一个比肩武穆的无双良将,文学上却多了一个如耿耿明星的爱国词人。由辛弃疾我也窥见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艰难苦恨;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殷遗恨。他们在我脑海仿佛合成一个形象,他们的声音也汇聚成千年不绝的音响……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