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蓝的眼睛》读后感_900字
(2019-09-18 15:02:04) 读后感
《最蓝的眼睛》读后感900字
佩科拉生活在一个奇怪的家庭,弟弟萨米的出生是一个意外,并且不受妈妈喜欢,好在自己是妈妈自愿生下的,然而因为长得丑并其他原因,被生活和爸爸折磨得精神紧张的妈妈同样不喜欢她。那又怎么样呢?无所谓了,反正佩科拉也不喜欢自己,没有人会喜欢她,没有人会喜欢黑皮肤长得丑的她,包括她自己。全家都是黑人,所以自她懂事以来,她就知道,黑皮肤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受欢迎的,于是,她想有一双“最蓝的眼睛”,比那些拥有蓝眼睛的白人更蓝的眼睛。佩科拉很有自知之明的总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被人称作傻的弟弟老是离家出走还不带自己,她就只能佝偻着身子在家里、在外面。一切的改变就在那一天,很平常的一天,佩科拉缩着瘦小的身子在厨房洗碗,爸爸乔利进来了,视线黏在她丑陋的身躯,从上到下,然后推到了她。她感受到爸爸滑腻的舌头黏在自己的小腿,在懵懂之中失去了知觉。佩科拉醒来的时候世界就变了,妈妈的眼神还是那样,但却好像又多了什么,邻居们老是碎碎细语,她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她只知道她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她生下的东西死去了,她向牧师,也真的祈求来了一双蓝眼睛,但是,佩科拉的眼睛是这个世界上最蓝的眼睛吗?是不是哪里的角落还有一双两双很多双更蓝的眼睛?她问着佩科拉,佩科拉也回答不上来。故事的最后弟弟还是离开了家乡,爸爸死了,妈妈日复一日过着不变的日子,佩科拉睁着那双最蓝的眼睛,日复一日彷徨着。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讲述了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故事,在1960年黑人在美国白人“理所应当”的歧视、压迫、侮辱大背景下,“初版时的遭遇跟佩科拉的命运不无相似:被遗弃、被蔑视、被误读。直到这一版终于赢回它的发表尊严为止,足足花了二十五年的时间”。曾经被美国图书馆协会列为百大禁书之一。这本书的内容是晦涩的,也是直击心灵的,但同时,写法却偏向轻松,以佩科拉女伴的口吻轻巧的叙述了佩科拉短短几年的人生变故,以故意弱化主人公佩科拉的方式,企图弱化读者对佩科拉的同情,但我们最先的感受,还是同情、愤怒,之后却是无可奈何。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伤痛,也都有其深层原因所在,作为历史的旁观者,我也只能在了解的基础上发一番感性的感慨。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