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恨歌》_读后感_1200字
(2020-01-24 00:31:45) 读后感 -
《长恨歌》_读后感1200字
七个小时读完了王琦瑶的一生,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虽说王琦瑶仅仅是作者所造的一个人、一类人,可是她给我的感觉是那么真实,真实到为她心痛。
很多人是不喜欢王琦瑶的,其实我也谈不上喜欢她,这大概很大程度上与作者的文笔有关。王安忆,很多人说她的文风像张爱玲。我不清楚,因为我着实没看过几篇张爱玲的文章。但是能感到王安忆的文风很特别。一是,她的第一部几乎用了整个一章在描写故事发生的背景。这背景的描写方式也是与众不同的,着重刻画了四个事物——弄堂、流言、闺阁、鸽子。许多人甚至开始怀疑这是篇散文,并表示“已经没有耐心看下去了”。但我却认为这四个事物真实恰到好处,它们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王琦瑶生活的上海是一个怎样的图景——有些庸俗,有些小家子气,有些傲气,一如王琦瑶。更为重要的是,第三部里,王琦瑶已至中年,时代发生了变化,上海也发生了变化。回想起第一部里这段背景的描写,感慨颇深,深深感觉到时过境迁的沧桑感。二是,王安忆笔下的事物都非常“透”,仿佛都是撕开了给我们看的。作者把她笔下的人物的心理、举止写得太透彻,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让我有点不太忍心看下去。更可怕的是,王安忆洞察力太强,她写的一些细节太贴近我们的生活了,尤其是一些丑陋的东西。
虽说我并没有达到“喜欢”王琦瑶的地步,可是我看完却很难受。是因为她最后的惨死吗?也许是,但仅仅只占很小部分。我觉得她很像我身边的一些人。她们有着很好看的外表,很会打扮,心里有些骄傲,有点虚荣,但她们没有犯过什么大错。有时你会觉得她们有些可悲(当然,其实我们都没有资格评说)。她们本来有着大好的青春,可是因为见识不够和内心虚荣等因素,白白浪费了这些时光。尤其是当她们碰到了一个“李主任”,浪费了那么多长夜忍受孤独的时候,真是让人觉得不值。为什么不用这些时间去提升自己呢?可能真的是价值观的原因,看到一些人白白浪费时间,我倍感痛心。可是这终究是他们的时间,再浪费也是他们的。她们也许有很多情史,可是你却能感到她们的孤独,因为似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的达到她们的内心。李主任没有,程先生没有,康先生没有。最后一个真正了解她的,却是个比她小20多岁的老克腊。然而,这些人都像过客一样,匆匆地经过了她的人生。她也有过友情,但是这些友情看起来是那么脆弱,有时会莫名因为一种情绪(尽管这情绪看起来根本不值得一提),立刻土崩瓦解,但又会莫名因为一些情绪,“似乎”和好如初。我们也许会嘲笑王琦瑶式的友情,可是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也有过这样有点“丑陋”却让人怀念的友情。
想说的其实很多。虽说悲剧会有警示他人的作用,可我并不排斥王琦瑶的一生,也并不觉得王琦瑶不该这么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我们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好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