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_精选读后感_800字

(2020-02-08 14:09:24) 读后感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_精选读后感800字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 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
- 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这样的家庭制造了混淆不清的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潜意识里,家庭成员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表示亲密,经常要压制每个成员的个性。
通过书里的案例对比,严格意义上说,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我找到了“不称职的父母”、“操控性的父母”和“言语虐待行的父母”这三类“有毒父母”的影子。于是,我意识到,我也是一个中毒的小孩。
在我身上,我看到了他们习惯用“应该”“应当”和“理应”等这样的字眼做出一些强制建议。他们存在“共依存”型人格的行为。他们会把操控伪装成关心,常把“都是为了你好”挂嘴边,并把他们的意愿强加到我身上;他们会制造一些状况让我“需要”他们的帮助,而这些诚意十足但根本不必要的帮助,会让我内疚并产生负罪感;他们偶尔拿我去与别人作比较,目的是为了自我觉察后去迎合他们的认同。他们会以引导为名,贬损合理化,比如“我是在帮你成为更优秀的人”,或者“我们是在教你如何去适应它”。
这本书有别于其他心理书籍的“逃避疗法”,在案例和分析的基础上,还写出了解决办法,其中有一些,我觉得对我来说比较适用,可以尝试:表明立场,少做反应、多做回应。允许并表达出自己愤怒,不压抑自己的感受,不逃避悲伤。拥抱并安抚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摆脱背负着童年创痛的责任,与父母对峙,对自己负责,相信自己,在照顾好自己和关心他人的情感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忠于你内心的真实想法。最后,放手前行。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