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陷阱》读后感_1300字
(2019-10-20 12:27:06) 读后感 -
《美国陷阱》读后感1300字
想看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联想到华为事件,仅仅是因为看到阿尔斯通四个字。经常在工作文件上看到ALSTOM和GE的大名,所以长时间以为这是两家独立的公司。当某一天得知GE控股ALSTOM某些业务部门的时候,内心还是有点小波澜,就想着去探访一下其中的究竟。
ALSTOM,法国一家大型工业集团,主要业务板块:能源、输配电、运输、工业设备、船舶设备和工程承包。从大类讲就是能源类业务和轨道交通类业务。举个例子:法国58座核电站,其汽轮机的供货及维护目前都掌握在ALSTOM的手上,这就在某种程度说明了其不可替代性。而GE,美国巨头公司之一,公司规模大近十倍于阿尔斯通,业务涵盖范围极为广泛,常见的如飞机发动机,及通用金融子公司等等。
早在2003年的时候,ALSTOM即陷入财政和商业危机,当时的法国政府大力支持挽救了这家公司,同时也占了少数的股份。后者又于2006年讲所拥有的21%的股份出售给了布依格集团。自此,ALSTOM的股权定义就是一家私企,这也是后来为何书中所言:政府没有权利去限制一家私人企业的交易。但是事实上有一个问题:作为公司的CEO,出售公司的股权,肯定是需要先跟大股东协商,由此可见,公司背后的大股东早已同意了这一交易,这其中是否还存在其他的中间人,也确实值得考量。
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讲述美国的司法,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压抑和沉重的。诚如书中所描述的美国程序是透明的,但是其中的实施过程却带有很多的被妥协性,我们认为自己有理有据,但是不让你说出来,你只能按照他们想要的去做,否则他们就会用别的手段对付你,比如说拖延时间,消耗钱财等。你可以与法庭对抗,但是你因此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而如作者所描述的,美国的司法部门有时间,有精力,有金钱陪你开展所谓的司法流程。
关于《反海外腐败法》,在表达深切不满的同时,你对这一做法却是无可奈何。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具有域外效力,也就是说:任何一家企业,他只要用美元计价签订合同,或者仅仅通过设在美国的服务器(如谷歌邮箱或者微软邮箱)收发、存储邮件,美国政府就都有权追诉这家企业。跟我们息息相关的一点就是,如果我们也恰好被监视,那么请你相信,在大数据时代,你将没有任何隐私,你的一切都已经被掌握了,美国的大多数企业如苹果,谷歌,脸书等数据都是与国安局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的,看起来很流氓,但是面对这一套依仗军事实力、司法武器和信息技术的帝国主义逻辑,我们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美国陷阱:作者自己亲身经历,体验了这一不公平的行为,所以提醒世界上的所有公司,所以企业负责人,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保证自己不受帝国主义的无理的剥削。另一方面,为了维护世界老大的地位,美国有很多的法律法规来给自己世界警察的角色加戏。例如打击恐怖主义、反对核扩散、打击腐败、反洗钱等。前不久的孟晚舟事件,就是因为孟晚舟作为香港Skycome公司的前董事,因为Skycome公司出售惠普的通信设备给伊朗,对方宣传其违背了美国对伊朗的单边经济制裁,由此被加方不合理拘留,直至今日,依然没有放人。至于司法程序走到哪一步,是否跟文中作者一般,被无限的拖延时间,我们仍不得而知。
这是一本纪实类型的书籍,我愿意相信其中绝大多数的文字的真实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