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囊》_读后感_500字
(2020-01-08 19:06:35) 读后感 -
《皮囊》_读后感500字
开篇裹脚还有些固执的阿太平平淡淡地道出了皮囊肉体的本质: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看似对所谓皮囊的不屑,其实是对生命的态度,这也是《皮囊》这本书的意义,皮囊就是用来经历人生风雨,让内心和灵魂得以安放。
执念建房维系家庭健全完整的母亲,中风后试图与命运倔强抗衡的父亲,封闭小镇不被接受的张美丽,规划人生遭遇现实吞噬的文展,为幻想燃烧生命的厚朴...这些刻在黑狗达骨头里的故事,讲述的也是我们始终要面对的问题。
最后戳中的是马塞尔的“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读完全文,也未能读懂阿太在失去女儿时脸上轻微舒展后的笑,以及那句“因为我很舍得”的心情,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有评论在柴静的《看见》中说到“语言克制”,哪怕是悲剧性的故事,透过记者的第三方透镜,也能冷静下来做到理性中立客观。我宁愿用这样的解释来理解同为记者的蔡崇达在书中近乎淡漠的局外人形象,只有足够的理性和客观,才能在自省中回归内心。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