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撒哈拉的故事》_读后感_800字

(2020-01-01 16:06:12) 读后感

《撒哈拉的故事》_读后感800字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三毛那么活泼、灵动、洒脱,观察力敏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她笔下的人物、故事都那么鲜活,也是充满乐趣的,而做的那些“疯狂”的事恰恰是来自她的自由灵魂的力量。和最终自杀的选择似乎格格不入。往下读,这个疑问的答案慢慢浮现出来。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人文风貌实在太折磨三毛的身心了,虽然看似乐在其中,但这样的坚强乐观抵不过岁月的侵蚀。一开始还只是外界条件的恶劣,情感交流的孤寂,到了后面,变成了对人性、文化的沉重负担,这里的人野蛮、原始、甚至是落后,三毛时常悲悯他人,却无力改变,自己微薄的帮助令她更加羞愧,我想,在强大的内心,也经不住这样一个文明与原始的不断冲突,用文明世界的眼光去看待原始社会的种种是很痛苦的,面对这些可爱的弱势群体,经历了与他们的相识相知,却要活生生地被抽离,经历了美好再撕毁,是更痛的,所以她的文章越写越深,情感越写越复杂,从一开始的好奇好玩,慢慢变成疑惑挣扎,再变成苦闷无力,最终就绝望了吧。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荷西的死。荷西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三毛的灵魂伴侣,他明白与支持三毛的行为,即使不赞同她的某些做法,却也不加以强硬的干涉,使得三毛的奇思妙想在这片土地上得到充分释放,尤其是这么封闭落后的环境,显得很突兀、很大胆,但他依然全力守护。可以说,与全世界为“敌”的三毛,把共鸣与希望都寄托在了荷西身上,当他去世时,没有了并肩同行的精神伙伴,再也无法任性地与全世界为“敌”,不顾一切地自由自在了,于三毛而言,确实是世界末日,也就有那么点理解她的对生命选择的。大概就像朋友说的,曲高和寡,羡慕她的自由,却也不赞同她的做法(自尽)。不过我倒想学着理解。以上关于这位奇女子的猜想,也只是看完本书的一点感觉,仅作为个人看法保存下来。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