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读后感_1500字

(2019-09-13 18:04:34) 读后感

《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读后感1500字

这本书和正在看的《麦肯锡交给我的思考武器》内容有点类似,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问题的定义、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有关问题的主体是谁、问题的根源以及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文中举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围绕明确真正的问题,问题该由谁来解决,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以及到底要不要解决问题展开,不得不说之前没有思考过其中一些问题,比如:谁制造了这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主体有哪些人,哪些人才是当事人才真正需要来解决这个问题。

文中对于问题的定义为: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比如:现实状态是太天气太热了,理想状态是天气很凉快。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有时候“忽略问题”是我们常采用的方法,具体就是降低敏感度。

“当敏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再也感受不到事物现在的状态和理想中的状态有什么区别了。”

在比利和投标事故中,因为不清楚到底真正作弊的情况是什么和各投标单位的真实想法,就算是用计算机算出结果,那也只是算出「自己定义的问题」。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有时候是真的很难找到。实际上,有时候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有会伴随着其他问题的出现,比如:生活中车辆的限行,会解决一部分你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但势必也会伴随出行效率低下等其它问题,就像一个循环。如何去发现问题呢?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借助外国人、盲人、儿童来检验你给出的定义,或者让自己设身处地地站到外国人、盲人、儿童的角度来检验。” “每转换一次视角,都会发现不协调之处。

还要注意表达方式,因为同样一句话强调的地方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文中举的一个例子:玛丽 曾有 一只 小 羔羊。

其次就是问题由谁来解决,文中举的「抽烟的学生和不抽的学生」就是「教室能不能抽烟」这个问题的解决双方,而老师是可以不参与其中的(老师无所谓烟味)。还举了学校停车难的问题,实质和前面是差不多的。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是关于「如何提醒车子离开隧道开关灯的问题?」,最后的解决方案是隧道口挂上“你的灯亮着吗”的提醒。作者想告诉我们

如果人们真的开着车灯,一个小小的提醒可能比负责的解决方案更有效。

然后问题来自哪里?有时候我们常常把问题归结于“官僚主义”或者“人性”。

事情就是这样的,这是自然规律,或者说是人天性。

其实这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毫无帮助,一是让我们感觉问题的根源很遥远,二是让我们感觉问题不可解决。只有我们从这种思维中解放出来,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思考问题,并可能采取关键行动。作者还不留情面的告诉读者:

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根源是在你自己身上。

我是保留疑问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确实不知道,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论据支撑,但是这句话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考虑吧自己的问题也许是有帮助的。

最后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有时候人们会沉迷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享受解决问题时带来的那种英雄感,却没有注意这个问题真的需要解决吗?还是仅仅是自我感动和自我满足。有时候,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表现出来的那样,我个人觉得蛮有意思的例子是生活中女朋友提出的要求,是解决她提出的要求呢?还是解决她的不安全感呢?一个是表面问题,一个深层问题。有时候,有些问题是“虚张声势”,我们是没必要去解决的。有时候,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和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我们过去的经历、熟悉的环境和场景的,正如书中说的:

鱼总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

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先看到“水”。最后面对道德的束缚或者制约时,我们需要

首先,对自己忠诚

抛弃掉感性的因素。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