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_2200字
(2019-10-08 20:00:07) 读后感 -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2200字
孩子考上《北大》,妈妈在小学做了这些
买这本书之前,是家里有个即将上小学的孩子,我的内心有些局促不安,儿子即将展开他全新的生命旅程,在这旅程中我明白我对孩子的影响还是至关重要的。自认为自己这几年也学习了一些育儿心得,但是对于这段旅程,我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我急切的想要从一些有经验的家长那里学习。不过这个学习对象我还是由要求的,首先教子方法不是虎爸狼妈型的,也许在他们严苛的要求下,可以培养出某方面精英孩子,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的人生前提是幸福的,至于他将来会是个精英还是普通人就是他以后自身能力的展现了。第二,父母本身爱学习,提高自己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个协助。
于是我在查找,看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的时候,眼前一亮,再看了下作者的介绍——刘称莲,2013年新浪榜样家长,萨提亚指导老师,我想到小巫、王人平都是曾经的新浪榜样家长,都是我认可学习的对象,所以这个榜样家长身上一定也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再加上学习萨提亚家庭疗法就说明家长自身在成长,在疗愈,于是,我立马决定买下这本书。
书到手后,我很轻松自在的读起来,书中一个个真实有趣的实践例子在眼前展开,让阅读毫无压力。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里每一个篇章都是有一个个真实故事组成的,作者从游戏玩耍、阅读写作、学校科目学习、孩子品格建立、心理健康、如何和孩子沟通表达爱的六个方向,例举大量实例告诉我们她陪伴自己的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所使用的方法和经验。有些方法印象特别深刻,觉得可以很好的借鉴。
在陪孩子玩这个方面就可见作者的用心了。
作者很喜欢陪自己的女儿玩耍,甚至制定了家庭的“游戏时间”和“家庭日”。在这个时间里,爸爸妈妈都要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世界里。通过和孩子一起玩扑克牌,锻炼了孩子面对输赢的能力;周末一起出去爬山,锻炼孩子的毅力和耐心;不定期的全家出游,让孩子体验到更丰富、更宽广的世界,一起拼拼图,提升孩子的耐心和观察力;约上孩子的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因为经常在一起玩,一家人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身为孩子,长大后回忆起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玩耍打闹、一起冒险的日子是弥足珍贵的滋养,孩子感到多么的幸福。
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也轻松的学习到了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作者的女儿特别喜欢饲养和种植,亲眼看着自己养的生命在成长,在变化,就会深深的喜欢上这些生命。一个从内心里里真正喜欢小生命的人,不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吗?
前段时间,我也和儿子种植了几株绿豆,看着绿豆发芽(在水里培植,再转移到土里),到长出两瓣嫩绿的叶子,再长出三瓣叶子,我都会感到欣喜。可是,有三天,我竟然忘记给绿豆浇水了,直到一天晚上,我看到绿豆的叶子全部耷拉着,快是要枯萎了,我自责个不停,赶紧给他们浇上水,心里还绰绰不安,真担心绿豆苗就这样死掉了。到了第二天早晨,看到豆苗的叶子重新力挺起来,我悬着的心才放下。如果不是这次的马虎事件,我真还不知道自己的内心这样的牵挂一颗植物的生死。我想到,孩子自己在种植和养殖的时候,也会喷发出这样的爱心吧。
阅读写作
阅读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不说为学好语文,高考拿个高分这样强烈的目的,只说我们平时在生活之中通过阅读捕捉需要的信息、消遣娱乐,还是高尚的譬如陶冶情操,阅读的能力都是至关重要。这样一份重要的能力当然是越小培越好了。
作者的家庭成员本身都很喜欢看书,爸爸出门都是随身带书随手读的,所以无形的为孩子营造了一个阅读的环境。作者之前家里条件不好,就去买二手书给孩子读,而当爸爸的文章在书报上发表拿到稿费,第一时间是给自己的女儿买一本看中很久的《百科全书》。父母的小时候为孩子的学习阅读所作的努力,为作者的女儿未来被北京大学的中文系录取打下了基础。
科目学习
作者的孩子有偏科现象,因为是过来人,所以特别提醒后来的家长这个现象万万不可轻视。如果发现这样的苗头,在保证孩子优势科目不落下的前提下,一定要想些办法提升略势的科目。注意看,是要保证优势科目的领先地位,而不是为了补相对略势力的科目,而把优势科目给丢了。不过即使是偏科,能成为一方面的人才也是好的。
品德修养
一只小麻雀在作者女儿房间的空调外机里做窝,浮出了小麻雀,为了不打扰麻雀一家,女儿一个夏天都不开空调。宁愿自己热一个 夏天,也要让麻雀一家有窝住,这样蓬勃的爱心我真的是好感动,好敬佩。
心理健康
其中作者提到一个男孩追自己的女儿追到自己的家,她很平常的看待了这件事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来喜欢去都是纯粹的友谊,一份朦胧的好感,如果不喜欢,就直接拒绝,很快,男孩和女孩就会“移情别恋”的,家长不必要过多的焦虑。不过因为现在媒体的发展,还是要告诉自己的孩子,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的界限在哪里。
有效沟通表达爱
我特别喜欢作者家庭的BBS信箱,家庭成员把各自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感受,疑惑写下来投入这个BBS信箱,通过阅读文字全家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有一次爸爸和女儿产生误会,通过留言的方式解除彼此的误会,看的我都泛起了泪花。
当然这本书也是有局限的,这只是作者养育自己的孩子的心得和经验。每个孩子的兴趣点,每个家庭的经济能力,每个成员自身的条件都不一样,《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就像一张小小的地图,在育儿的方法上给你一些指引,从中参考和借鉴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还是要去绘制属于自己的育儿地图,以孩子的幸福为背景,让孩子可以完全发挥出自己的生命的潜力为目标,不断的拓宽这张育儿地图。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