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_读后感_1700字
(2020-02-11 17:54:08) 读后感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_读后感1700字
今天读了陈果写的《好的爱情》。这本书探讨了爱情和自爱的哲学,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1.关于爱情
陈果老师说,爱情有三大元素,激情,理解,践行。激情是来自于相互吸引,我们年少时一见钟情,或者日久生情。理解则是两个人生活过程中,一起经历一些事情后,双方的生活更为默契和契合。践行是双方彼此的承诺和一致。
夫妻双方想要追求高质量的婚姻,就需要保持持久的激情。夫妻双方在经营家庭过程中,最好双方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将兴趣爱好转化为家庭的日常的习惯,习惯是最好的践行方式,比较节省双方的心力。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庭所面对的社会压力很大。我们没有欧美国家这么好的社会福利体系,我们需要为生活而到处奔波,很多情况下无法兼顾家庭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要保持持久的激情,就更需要大家经营好爱情。 我们都需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寻找自我完整的过程。从身体意义上来讲,我们在出生时是完整的,但从心灵意义上讲,我们出生时,灵魂只有一半。爱情就是帮你找到你自己的另一半灵魂。
2.成熟与自由
精神的成熟归根到底有三个方面:精神之自由、人格之独立,再加上在生活中端其心,落其行的“责任之担当”。
何谓自由?我们常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想要什么?第二,为了我想要的东西,我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第三,我愿意支付吗?我支付得起吗? 回答出这三个问题,我们才做到清醒的自知,然后我们去追求自由,勇敢的做出我们的决策和选择。真正获得自由的人,做出自己的选择,因为选择自由,愿意担当,承受选择的结果。也许结果不如人意,也要坦然接受,无怨无悔。也许结果比较黑暗,也需要承担命运的痛苦。
3.人啊,认识你自己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问题。首先,需要培养成长型思维。佛教禅宗有一种说法,用来形容思维的不同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的思维就是这样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再到重新回归简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某件事的理解会呈现螺旋式的深入,但最后,又能简单地归纳某件事情的本质。如果人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式,也能以这种螺旋深入的形式发展,那他的思维就是一种有弹性的成长型思维。
4.自我人生的实现
陈果老师上来就挖坑,人生四种选择,从大众的评论角度来看,大众对于一个人的评论,要么是好的选择,或者是坏的选择。从自我评论的角度看,要么对的选择,或者是错的选择。将这两种选择排列组合,包括了四种情况。好的选择+对的选择(这种情况皆大欢喜),好的选择+错的选择(非意愿性勉强的选择),坏的选择+错的选择(逆反的选择,但结果很糟糕),坏的选择+对的选择(好吧,这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选择)。
然后陈果老师讲了尼采和梵高的故事,去年听陈果老师讲座课程,这两个故事使我深深共鸣而感动。
最后,陈果老师让我们追求德性,成为精神上的贵族。
5.信仰与文化
这个章节陈果老师提了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和儒家之道。陈果老师对于儒家文化还是非常推崇的,解释也很详细。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外国人相信中国也有自己的宗教,他们称之为“儒教”。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观察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时候,他们发现深入中国人骨髓的“儒家”思想,也符合“宗”与“教”的结合。首先,我们的儒学有自己的“宗”,即信仰,其灵魂人物是“孔子”“孟子”等圣贤,其思想核心是“仁道”精神,或者说“良心”;其次,儒家有成熟的组织形式,它关涉全体中国人,以家庭、宗族为单位;它也有仪式,比如礼乐,或者对祖先的虔诚敬拜;它当然也有严格而无所不包的行为规范,比如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礼仪、为人处世中的仁义礼智信;它还有自己的符号系统,但不像基督教或者佛教那样是以某种图案呈现,而是化入中国人的言行方式之中,那是一套符号化的规则与习惯,比如下跪磕头、打躬作揖;它有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如四书五经;它有自成的话语系统,比如忠恕之道、中庸之道、温良恭俭让;它有极多的活动场所,除了特定的祠堂、孔庙,它实际上发生于一切场合。所以,这样看来,外国人将“儒家”思想当作中国人全民信奉的宗教,也不无道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