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疯狂成瘾者:TED脑科学家的戒瘾成功之路》读后感_1300字
(2019-09-10 13:55:31) 读后感 -
《疯狂成瘾者:TED脑科学家的戒瘾成功之路》读后感1300字
这本书其实字数不少,但是迅速的看完,主要是因为可读性比较强、翻译很有水平、内容新奇。本书开始每一章介绍一种毒品,开始觉得挺有意思,每一种毒品的刺激方式和主打方向不同,所以造成的主观感受不同。也有获得毒品的过程及结果,构成一些稍微有刺激的故事,不断推进一直看下去。但其实不管如何接地气的语言和故事,都还是不能绕过神经科学的专业词汇,一旦提到额叶、回路什么的就一头雾水,赶紧翻过去,避免为自己的智商感到过为遗憾。
其实如果故事一直这么推进下去也好,系统的讲一下每一种毒品的运营方式,盈利模式神马的,起码有个科普。但是后面,无穷无尽的描述各种毒品混合在一起的快感,混合着作者乱七八糟的生活,看起来非常纠结。作者是为了要写书而尝试各种毒品和毒品鸡尾酒,还是尝试了毒品后把真实的感受写出来?真实的过程不得而知。上大脑开发课的时候,老师说感冒药少吃,感冒一般都是自愈性的,吃感冒药只会减轻症状不能真正治病,而且感冒药的神经毒性很强。如果感冒药的神经毒性都很强,这个作者吃(注射、吸)了这么多毒品,他的神经都死绝了吧?如果神经禁得起这么多毒品的轰炸,那区区一个感冒药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专业词汇,我在写这个读后感第一段的时候还没有上大脑开发的课,正好看完这本书就上大脑开发课,了解了大脑的基本结构,但依然不知道作者一定要把神经回路发生反应的位置写出来是什么意图?只是说明在那里,那些神经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而已,并没有说为什么,这种刺激会影响什么?具体是什么物质使神经兴奋,兴奋之后会带来什么后果。文章不顾一切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因为某种原因去吸毒——吸后的感觉——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等等的变化(多巴胺还是去肾上腺激素的作用到是分得极为清楚)——昏暗的生活——新一轮的吸毒。所以年轻人不能看这本书啊,起码大学以下绝对不能看。既然作者这么厉害的毒品鸡尾酒都经常灌,还能成为脑科学家,那说明毒品的危害并没有传播的那么大呀。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我私以为作者居心叵测。
我不知道如果是脑科学专家看到这本书会怎么想,作为普通读者,感到新奇是自然的。其次能够稍微接触一下脑科学的小知识也是有所收获(其实要说脑科学知识,真是推荐《认知神经科学》这本超级厚的书,可读性也非常强,但那才是纯干货),但其实真的没必要一遍一遍的描述吸毒后那种玄幻的感受,并且伴随着吸毒,还引出了作者偷盗成瘾,可能在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背景下,这样的行为并不突兀吧。
本书的优点:
1.角度新颖。确实应该没有脑科学家亲自吸毒再把这个过程写下来了。首先他得有非常敏感脆弱的小心灵,才会稍微有点不爽就吸毒;其次,他得有非常敏锐的感受,以及能用语言描述感受的能力;再次,他得坚持写日记,不然靠记忆写下来多半是瞎掰了吧;最后,他又得能坚强的走入心理学的大门。
2.语言有感染力,生动讨巧。这主要是译者的功劳,能准确的翻译哪些光怪陆离的感受已经很难了,还要将专业词汇不突兀地塞进去。另外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也流畅通达,所以读起来并未感到吃力。
3.当小说看却能收获小知识点。其实我是当理论书籍看的,结果看成了小说。所以反过来讲,还是可以的可以的。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