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_精选读后感_1900字
(2020-01-07 15:18:44) 读后感 -
《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全集)》_精选读后感1900字
(2019.11.21-12.20)
昨天下午读完这本书后,便搁置一旁,待到晚上睡觉前又仔细的回顾了之前记下的笔记,随后躺下静静地在脑子里回想着曾国藩这风云激荡而又充满传奇的一生,我在想身处那样污暗的时代潮流中他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却又能兼济天下苍生的呢?
论做官他不如自己的至交胡林翼、死对头官文;论打仗他不如自己的胞弟曾国荃、老友左宗棠;论军事他不如经自己提拔的彭玉麟、杨岳斌;论外交他不如自己弟子李鸿章、儿子曾记泽;就说做文章来说,比他强的人也比比皆是,可是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众多方面都不如别人的人最终却能取得那样大的成就,以致于为后人津津乐道?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综合因素:
1.读书。纵观曾文正公一生读书不倦,每天不管多忙,总要抽出一段时间用来读书。尤为难得的一点是他不读死书,仅将八股文作为进深之梯,而做官后改学经时济世之学。
2.交友。他的前半身也曾恃才傲物,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入职翰林院后能够不为权势所迷,而安心提升自己以及广结天下英豪,使得他之后能够总有贵人相助。左宗棠、胡林翼以及彭玉麟这一个个至交好友,在关键时刻总能给他带来巨大的转机。
3.修身。时时刻刻注重反省自己,以古代那些大圣贤作为榜样,鼓励自己也做那样的人。一生奉行克勤克俭的美德,即使身居高位,但衣食住行皆追求简朴。
4.持家。不管在外做官和带兵打仗多忙,他都会经常修家书鼓励家人勤俭持家、努力进修学问,严格要求自己。也正是因为他的谆谆教诲,两个儿子纪泽和纪鸿终成大才,他的兄弟因为他建功立业,也取得不朽的成绩。
5.识人。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这是他最得意的一点。他军事才能或许不怎么样,但是他求贤若渴,对于人才往往不拘一格,总能让其发挥最好的价值,他是真正的帅才!
6.远见。他深知落后就会挨打,懂得只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才能让国家中兴,所以他不像那些清议派一样,只知道喊口号,意气用事,不会考虑做事的后果,而是从国家的前途命运来出发。尤其在天津教案中,他虽千万人吾往矣,固然引来举国痛骂卖国贼,但最后他仍相信自己的选择才是衷心谋国之举,而是非功过后人留待后人评说。
7.恒心。年少时他也曾数次自省不够有恒心,做事只在一时头脑发热,但他的后半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坚持不怠。尤其是写日记,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记录一天所发生的事。他什么事不坚持则已,一坚持就是一生,如此高自律令人佩服!
诚然他的一生备受争议,比如说前期为了约束部众,杀人太狠,后来韦俊之死,太背信弃义,为人所不齿。还有他虽能够克勤克俭,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为了曾家的前途,不惜纵容自己的九弟因公废私、大肆抢夺攻破金陵城后的金银财宝。同时他又太自私,为了曾家的荣耀让自己的弟弟隐居道观,最后不幸摔死。他能够在官场历经数十年而屹立不倒,我想更与他善揣度人心,说话做事太圆滑离不开。不过比起他的这些为人所诟病的行为,他的一生值得人学习的太多太多了,尤其是那一封封家书更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以下他临终前留给家人的四句话大爱啊!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