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人性》读后感_1100字
(2019-08-05 07:59:51) 读后感 -
《理解人性》读后感1100字
理解人性
>> 一个人从生活的困苦中摆脱出来,从生命的泥潭中挣扎出来,使出浑身力气将错误化作进步的动力,难道他不是真正领悟了生活的精妙与困顿吗?没有人可以与他比肩,即使是一个正义的人也不能跟他探讨如何理解人性,因为前者已经看到了生活的精妙之处
◆ 第一部分 精神的含义
>> 他人明显的肢体缺陷不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罪过,我们只能通过结合特定场景判断这些缺陷的优劣。
>>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不可能具有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人类一旦追求某种目标,就必然受其约束
◆ 二 精神生活的社会性
>> 为理解一个人的思想,我们必须审视他的人际关系。一方面,人——人交往由宇宙本性决定,变幻莫测;另一方面,这种交往还受到社会制度,如团体或国家政治制度的约束。离开这些社会关系,我们将不能理解人类精神活动的实质。
>> 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和人类行为。
>> 数量单一的物种终归被淘汰,只有成群的物种才能赢得延续后代的战争
>>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特定的有利环境,群居生活创造了这些有利环境
>> 。它至关重要,因为通过形成群体和社会分工,个体与群体紧密相连,从而保证物种的延续性。只有通过社会分工(它被看作文明形式之一),人们才能确保合理地分配与生存至关重要的工具。当人类掌握了社会分工后,人类才能声称自己独立了
>> 。语言行为明显具有社会起源的特征,同样它也必须具有普遍适用性。
>> 表达能力深刻影响着人类灵魂的发展。逻辑思考的发生有赖于良好的语言能力
>> 任何适应能力强的人都必定具有强烈的团体意识,而且他们必定时常运用完善自我的技巧。
◆ 三 儿童与社会
>> 有的儿童选择不断地发展自身能力,通过勇敢和果断的行动获得别人的认可;但有的儿童选择利用自身的软弱作为筹码,借此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我们只需留意儿童的态度、言语和举止就能够
>> 区分这两种人。仅当我们将每一种性格类型放到相应的生活环境中时,我们才能理解它们的真正意义。儿童的生活环境通常可以通过观察相应的行为来推测。
>> 器官自卑感”
>> ,他们索求关爱的目的要么通过缺乏教养的方式表现出来,要么通过得体的良好行为表现出来。
◆ 四 我们生活的世界
>> 记忆也隶属于目的性适应,深受某种统一主题或目标的影响。这些目标指导着人的性格朝着整体化的方向发展
◆ 五 不真实的层面
>> 为人类的群居生活总是一直伴随着自我评估,从而满足自身的优越感和成功竞争的欲望
◆ 第二部分 关于性格的科学
>> 。我们的自知之明越多,行为就越理智,就越能跳出生活看待世界
>> 人类性格绝不是用来进行道德评价的基础。我们更习惯把人放到社会中,评价他们与环境的关系及其人际关系质量。
◆ 十一 攻击型性格特征
>> 多数人“都将他人的痛楚想得过于轻松”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