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作品)》读后感_1100字
(2019-08-05 05:17:04) 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作品)》读后感1100字
一直以为这就是一本一个中年男人追求理想,放弃优渥的现实,历经苦难死后成名的故事。
假期通过微信读书,内心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其实了解作者毛姆经历,毛姆和他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其实是同一类人。也许艺术要成为经典,创造艺术之人或带着神秘,或离经叛道,或极端个性,或特立独行,与现实极其违和,矛盾似乎不可调和。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月亮和六便士隐喻了这个命题,在平凡无忧的现实生活中,不能忘却初衷,幼时被发掘的天份一直在其貌不扬的经纪人心中蠢蠢欲动,“钟摆甩过去又荡回来”的往复无休生活,他已无法忍受。一天断然决绝离去,一边海水一边火焰。他自己为了“月亮”即使面临”六便士”的困扰可以无所畏惧,无所谓世人的评判和眼光,就这一点倒是值得倾佩,非凡人能够做到,但是对于家人却又是另外一种境况了,所谓的社会道德和家庭责任,都与他无关,那是冷酷残忍。
爱情和欲望的矛盾。斯特里克兰视“爱情是疾病”,而不是创作源泉,抛弃优雅的太太,却可以放纵于酒吧女,掳获善良的朋友妻子,还有衷情的土著女郎。他以苦行僧的姿态出席人生,也给每一个对他付出的人施以痛苦。他把出现在他人生的人都视为了画作的模特,亦对亦错,可笑可叹。
执着与成功的矛盾。不是每一个执着的都能成功,成功的人都具有着独有的禀赋。斯特里克兰40岁转入画作,没有天份没有执着是无法创造奇迹,活着的时候其实没有人能发现他的艺术,没有多少人保留他的画作,那个胖太太也为在拍卖遗物首选的不是他的画而懊恼,塔尔缇岛上的人非常纯朴善良,只是给予了可怜的他必要的施舍和同情,让他在最后的岁月,在他心目中的地方心无旁骛地自由创作。死后自会长眠,天才不能埋没,但谁发掘了斯特里克兰的杰作,是怎样的机遇促成这样的成功?机遇很重要。
艺术和审美的矛盾。艺术总是蕴含着许多内涵,可以从中品读出喜怒哀乐,涤荡起伏,人性哲理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漂亮。 ” 艺术之美是一种玄妙而奇异的东西,只有灵魂饱受折磨的艺术家才能从混乱的世界中将其提炼出来。当艺术家把美提炼出来之后,这种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的。要认识它,你必须重复艺术家的痛苦历程。美是艺术家唱给你听的音乐,要在你的心里再次听到它,你需要知识、敏感和想象力。”艺术审美过程同样也是痛苦的,但一旦被作品吸引也会感同身受。内心深处的那份思想需要媒介传递,音乐家是音乐,作家是文章,画家是画作,还有船长说的是生活,如果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体验,那么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主宰。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