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敦煌之旅》读后感_800字

(2019-08-15 11:05:14) 读后感

《敦煌之旅》读后感800字

陈舜臣,华裔日籍,祖籍泉州,原籍台北,生于大阪,著名推理作家~

非考古学者,非美术史家,只是喜欢历史,也比较喜欢美术(作者语),作者关于中国历史的研究极深,书写了一部部关于的书籍~

超知天命的年纪,1975年的游记,1976年的初版,放在今日来读,亦不觉久远~

2010年的再版,添加了部分补记,还有诸多唯美的壁画图片~

吐鲁番的热,镇西的冷,安西的风;疏勒不疏,渊泉不润;去往敦煌的路上的经历与历史,作者亦是如数家珍~

4世纪至14世纪,跨越千年。上千个佛洞,仅余492~

斯坦因、伯希和、橘瑞超、吉川小一郎、斯文赫定、勒考克、兰登华尔纳~因窃取敦煌文物而出名的他国探险者~

奥勃鲁切夫,俄国地质学教授,最早的敦煌探宝者(早斯坦因两年),“换取”文物少,影响力小,所以未被关注~

王圆箓,敦煌千佛洞的发现者,言敦煌,绕不过的人物~

杨增新等清末官员,敦煌文物的国内窃取者,历史的罪人~

张大千,敦煌文明的重要见证者,他本人的画风也深受影响,他对敦煌文物的“破坏”亦为世人所诟病~

关山月、吴作人等知名画家与敦煌的故事~

1920年代白俄人的烟熏火燎,壁画的严重破坏者~

洞窟越大,温度越低~衣物的变化代表着洞窟的大小,最大96号窟~

17号窟,揭开了千佛洞的面目,没有压镇之佛祖雕像,出名地是美丽的壁画(树下供养人图)~

一洞接一洞的介绍,壁画、洞的大小、佛像、相关历史人物及典故,等等等等,如身临其境,简约不简单~

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高日甫)~

没有保护,就没有研究(陪同作者游千佛洞的敦煌工作人员语)~

作者对于胡旋舞的研究与推理~

227号窟,三天敦煌游记的最后一窟,宝相华纹的天井,完美的结局~

历史文物是国家的宝贵财产,任何人物均不得破坏或擅自处置!(千佛洞的标语)~

文末是作者的简要年表,司马辽太郎的童鞋,享誉、,乃至全世界~2015年去世(91岁)~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