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与六便士:汉英对照(毛姆作品)》读后感_700字
(2019-08-14 23:11:28) 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汉英对照(毛姆作品)》读后感700字
有一次带四岁的女儿去逛苏州园林,她出园子的时候很疑惑地问我:“为什么这些人都死了,他们的房子、他们的作品还在这里呢?”
我脱口而出:“因为肉体是短暂的,精神才能永远地保留下来。”
她当然听不懂,我却觉得这真是一个好问题。从前对流芳百世这样的词自然是鄙夷的,然而越能面对衰老与死亡的时候,才意识到,肉体是会幻灭的,凝聚思想的作品却能留存,与隔了若干年后的人类继续沟通对话。比如欧洲的古城,比如高更(文中斯特里的原型)的画作,比如毛姆的书。
披星戴月地看完,心中有种久违的澎湃。
忘了从哪里看来的,毛姆是个文笔极好又十分聪明的作家。是的,说得太准确了。“我的朋友”斯特里的故事一气呵成,结构、节奏、叙述方,都让人叹服。即使小说里出场不多的配角,都足够让人印象鲜明。
聪明,用智慧来形容更准确吧。毛姆对人性、对男女关系、对爱情的理解简直太,怎么说呢,简直“高屋建瓴”,非常之精准且拔高到另外一个层面。应该是和他学哲学的有关吧。
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
对小说里有困惑的地方在于斯特里四十岁之前的生活。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生活里也有一两个斯特里性格的人,他们极为个涩,全然自我地活着,寻找着心里的月亮。可是,斯特里在四十岁前的骤然觉醒之前是如何与他的证券经纪人社交圈兼容的呢?
查过高更的生平,事实上高更尽管有差不多的经历,但是切换转折要舒缓得多。
毛姆形容斯特里的水果静物画都呈现着“肉欲”,这个版本是中英文对照版,还没有看到英文的部分。原著会是怎样描述的?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