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漫主义的根源(人文与社会译丛)》读后感_900字
(2019-09-26 11:02:08) 读后感 -
《浪漫主义的根源(人文与社会译丛)》读后感900字
文艺复兴带来对人思想自身的关注,最初人被认为是精神和肉体组合的产物,灵魂隶属某种伟大精神,可能是神;后来又在伟大精神之外增添了不明的幽灵来代表个人非共性;启蒙运动将神变为理性,并认为理性可以统一共性与非共性,但悲剧描述中理性之外的冲突无解,所以理性之外的非共性才更加接近伟大精神,非共性如何显现?表达,个人表达和群体表达。激情和理性如何统一?
首先提出了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相对关系,然后指出现代主义关于世界观,知识论以及伦理的三方面观念,包括问题均可解,解答均可知和答案皆兼容(意味着分级和价值判断)。它们意味着人是由理性构成的,那么如何解释艺术创作呢?哈曼认为理性的共性无法解释艺术动机,热情才能;共性无法成为艺术,表达才是。艺术表达中,关于悲剧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冲突和无解的问题被认为是悲剧。对现代主义的第一个质疑在\可解\。第二个质疑在\可知\。同时悲剧问题也说明了问题的\不兼容\。
所以激情和理性如何兼容?从席勒到康德,费希特,都强调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意味着区分外部带来的选择和个体的选择(自我)。自我并不客观存在,而是现实突入的结果。意志和无意识的无法直接精确表达,需要借助于象征。这样无限不可接近,我们总是追求它难以满足而nostalgia;无法追逐而感受到无法战胜的阻力与恶意则是妄想狂。在两者之间摇摆的艺术作品代表了
unintended consequence,表达不屈意志与打破事物具有固有结构的观念。伴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簇生出新的美德。\既然人即意志,我们必须获得康德或费希特的意义的自由,动机就比结果重要得多。因为我们无法控制结果,但是可以控制动机。浪漫主义给予我们艺术自由的观念,以及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十八世纪曾盛行的、过度理性和极端科学主义的分析者今天仍在阐述的那些过于简单的观点,无法用来解释艺术家个人或人类的全部。
因此,浪漫主义的结局是自由主义,是宽容,是行为得体以及对于不完美的生活的体谅;是理性的自我理解的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些和浪漫派的初衷相去甚远。然而同时——就此而言,浪漫派的教义是正确的——他们是最强调人类行为之不可预测性的人。\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