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读后感_1400字
(2019-08-29 07:38:05) 读后感 -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读后感1400字
2003年大学本科毕业的时候,找了一份软件编程的工作。签了协议就返回学校等着毕业。当时软件业正在企业实施ERP的阶段,实际上市场里对编程人才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而且突然有一天发现,软件业里28岁、32岁是两个淘汰的关口,于是各种机缘巧合,工作没有再继续,我也转行去学了管理的专业。
1999年到当下,正是软件科技对人类社会深刻改造的过程,而中国也逐步成为改造的前沿。对于完整经历变革过程的人来说,有些东西是需要返回头斟酌,有些事情是需要向外对比,才知道伟大之处。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集合,所以理解社会,最好需要有综合的知识,分解来看才能折射它的魅力。比如,用历史的规律,去理解变革在历史长河里的地位;用经济的原理,去掌握变革在国家宏观层面的意义;用管理的细究,去显微变革对社会组织的深沉改革;用数学和软件的知识,来了解影响上述变革的技术上的递进过程。
进入工业革命后,“公司”---是根本性创新的制度创新,完全释放了资本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作用。于是,主导社会进程的不再只是政治、宗教,几乎已经是公司。公司,也几乎洞穿了所有类型的政治形式,行成了对社会横向的管理。社会对效率的追求,一方面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带来人与人之间分工的细化,公司的组织形式也越来越精致。如何在庞杂的组织分级、业务流程中,统一于企业的整体目标下,是多少年来传统类型企业的管理的难点。于是,各种绩效考核出现后,还是没能完美解决问题。
如果说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变革是笨重的,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变革反而是趋向轻盈。也许科技的变革的速度之快,让企业随时面临挑战,不允许企业完成整合。企业的组织越来越扁平化,企业内部组织也越来越虚无,团队的出现,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管理理论。从来没有完善的硬性的考核制度,也越来越不再重要,反而企业文化这十年之前的前沿理论,也越来越显现重要作用。企业的员工也不再是“雇”员,反而是伙伴,因为员工随时可以变成竞争对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平台化,平台不是维系关联产品来降低成本,而是平台维系着稳定的顾客群,企业在平台上实现产品的延伸。可以说,科技革命,对高新企业的管理变革是颠覆性的。
传统企业的管理能力,大致从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财务的能力可以探查,而这两个企业职能是趋于集权于企业中央。而当下,这些集权的职能,需要下探到业务的前沿,增进业务的对市场的反应。唯一不变的,是职能的战略仍然是配合业务战略的实现,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管理是趋于对细节不断改善,科技的变革也同样是趋于细节不断精致。管理追求的是不断细化的数据,科技的变革却是实现了对数据的细化。对细节的追逐,已经不是青春的年轻人才能完成,反而是沉稳的中年人可以更具优势。
变革越来越快,逼着这个时代的人不断前行,否则就是落伍,进行也许会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社会也才能更进一步。公司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股东创造利润”,而是在股东与社会责任间取得平衡。
然而,以上社会、组织、科技的伟大变革,都是基于zz制度的变革。而且,科技也在很大地改变社会和制度,推动它们主动变革。历史上,制度和科技的变革如此和谐的齐头并进,也只此一例。王安石所讲的“不加赋而国用足”,终于在前年之后,变成了现实。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不读书,又何以理解伟大之处。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