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湖畔》读后感_1900字

(2019-09-09 23:07:04) 读后感

《湖畔》读后感1900字

标题为《湖畔》,当然日本作家和外国读者未必知道我们中国的这句老话: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故而,当我看到题目,个人的文本期待就以形成小短文。这大概会是一篇杀人沉尸,而死者死有余辜的故事。

这本书是一本推理相对较弱,重在叙事的阶级矛盾小说。作者采用了倒序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破坏犯罪现场,包庇杀人凶手,跳出思维定势,揭开事实真相,展示推理过程,点出杀人凶手。通过编织一个四处埋有伏笔的犯罪,深刻的揭示在安逸的生活下,有多少父母是不安的,焦灼的,忙乱的,甚至是淫乱而肮脏的。而那群他们最爱的孩子,何尝可以安然入学,问心无愧呢。

故事里的四对父母,可以说都是文盲,即使是主角也如此。文盲是什么呢,是没读过书没上过学嘛?不不不,不是的。我认为是不懂法不懂伦理不懂良知不懂生命的这类盲人。

托尔斯泰在《安娜》里说过:幸福的人都差不多,不幸福的各有各的不幸。四对家庭的不幸在于他们都对孩子能否入学而担忧。不同在于,有的孩子资质较好,有的较差。有的父母沉沦颓废,而有的父母貌合神离。不幸也,故而类聚,不幸也,故而在包庇孩子上,选择知法犯法,让湖水掩埋一切。

残酷吗,那个聪明冷静,手工极佳的孩子犯罪。残酷,得不到父爱,惶恐不安的心在动手后缓缓的轻轻的抚慰着,感觉幸福的到来。

残酷吗,孩子们将凭借父亲的金钱,母亲的身体换来的试题,进入学校,扬眉吐气,补习的压抑就要解放。

残酷吗,演了一场以维护自家孩子的戏,忧心忡忡而终是破灭,却最后得知,果然和自家孩子完全无关,懊恼不得。

残酷吗,自诩名师,人气居高不下。涉嫌权权交易,买卖泄题,好为人师,缺少职业规划和道德操守,真惭愧不已。

残酷吗,伟大的睿智的艺术家,在面对继子时,用最冷漠的语言关心着自己的一颗放不下的肉中刺。怀揣着那一个可疑的种子,选择调查妻子,及早抽身,和情人双宿双飞。

残酷吗,美丽的单薄的女人,爱情失去后,用亲人的身份占有家庭的地位,却温暖不了那个自私的男人。因为手术,因为前夫之子,因为抵挡不了的色衰,在命运前头怅然。

残酷,更残酷的是那个死的不明不白的女人。有多少读者在读书的时候顾及到她了呢?仿佛这样一个聪明过头,又有手段的女子死不足惜甚至死有余辜。有多少人知道,她多么爱这个男人呢?没有人,只因为我们都是厌恶小三的。

中国文学批评史说:文自人,似人,为人。故而,一本书是依从作者本心,和他人格相似,为人们而诉之作。东野圭吾先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格推理小说家,他有着极其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他笔下的死者,不是罪有应得,而缘应叹息。他有着抚慰死者和以歌正义的热情。那些杀人的就都该一并杀了去吗?那些杀人犯的家属也就都该一并受歧视嘛?从他的众多作品一一读来,不得不说感到一种孔子说的“中和之美”。害人的不是人,是人背后那些无知的欲望和式微的国之精神。

日本,是发达国家。尽管发达国家犯罪率低于发展中,但在看不见的地方,他的那些毒瘤已然形蔓延趋势,而这一切都被东野先生毫不留情的抓住后深刻揭露。日本人很难主动,自发的,去承认犯下的错,他们的骨子里的武士道精神让他们只会想法子逃避,钻空子。东野圭吾在这本书里重点描写了藤间这个精明狡黠,自私自利的医生。可以说,这本书里最恶不过他。他磕药,换妻,冷静自持,提供一切诸如场地,藏尸方案,笼络坂琦等,都可以看出这个人,他重利残忍,没有血性。其他人在可怜在于软弱,屈服,不可抗性不由得让人想到鲁迅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再诸如,不知情为何物,只知待人接物可接二连三热情如故。残酷啊,日本之矛盾发展,这是作者想说的吧。

故事的结尾没有主观的色彩,不批评孩子杀人的那点凶残,不批评大人们想法的疯狂,在看不见的地方,反正这种事一本也都批评不完。小孩子的凶残,何及大人们密谋以湖藏尸之高明呢,更何及高官厚禄者掌握这群大人和孩子未来生杀夺予的权利呢?

我们这些读者有什么呢?有点评人物形象的权利,有抒发情志的自由,断无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邪心。

不由得想到苏子《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则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这天地有何物真正是我们的呢,并非所有而喜遇得之,竟不知收藏爱惜,欲望生,而终远幸福。

标题命之《湖畔》。老子曰:上善若水。故事里的成年人盼望着水可藏尸,可掩盖罪行,可淡化一身罪孽。诚然,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可是心呢,心安吗?

自人间行走,所到之处皆为乱世,屈子曰:沧浪之水清,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可濯我足。而我们呢,可会为世俗所拘,行不义之事,以致终无登岸心安那日邪?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