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读后感_1400字
(2019-09-28 18:07:49) 读后感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读后感1400字
我的初衷是冲着@孔莉萍女士读的这本书,孔莉萍女士是我微信读书的书友,我因为她分享的电台专栏“白先勇”那期之后予以了特别关注,随后又发现她还出版了此书,所以好奇使然就拿来阅读。本书描写了以张爱玲与胡兰成、徐悲鸿与蒋碧微、萧红与萧军这三段情路坎坷又彼此爱恨交加的故事,实事求是地讲,本书单就谋篇布局以及写作手法而言是本好书,脉络清晰,观点客观,既写出了主人公的悲惋,在描写上又不像时下的很多作家走进了矫揉造作的死胡同,可以看出孔女士还是有扎实的文学功底。那么接下来就谈一下这三段悲惋的感情故事吧:
先说张爱玲和胡兰成:张爱玲的底色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纵使是有才情与终归是不太懂或者不愿意懂世间事,胡兰成这种情场高手稍微用点手段自然就能把玩张爱玲,让其欲仙欲死,从这点上看,其实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十余个性伙伴比起来也没什么差别,才情这东西在感情面前也没体现出个优越性来。倒是张爱玲和胡兰成分手后的决绝态度倒是让我挺敬佩的,宁可顾影自怜也绝不被你玩弄,拿得起来、放得下去,这点就值得很多女性学习,至少值得萧红学习;
然后,我们再来谈一下徐悲鸿和蒋碧微:虽然徐悲鸿在二人的生活中先出轨,但我还是比较同情徐悲鸿的,一个专心艺术的匠人情商略低,也不太会与女性相处,在三段感情中一直都是处于被动的角度。对待这样的人其实还是要包容一点的,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徐悲鸿可是与胡兰成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啊,蒋碧微一直得理不饶人,甚至到后来都有点泼妇的气质了,最终也没得到个善终,倒让我不禁想起《东邪西毒》里的张曼玉那句台词:“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人都不在我身边。如果能重新开始那该多好啊!”
最后来说说萧红和萧军:我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官民两方都把萧红捧到这么高的位置,个人觉得不至于。应该说萧红短暂的一生经历的悲惨够多的了,亲生父母不待见、祖母针刺她、逃婚、堕胎、被萧军家暴、一生体弱多病、死的没有尊严.........我是这么认为的,纵使童年的经历很悲惨,但萧红在出逃后完全可以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萧红成年后的很多悲惨应该是自找的,也许童年时着上的性格底色一生都抹不下去,又或者如果没有这么作贱自己的萧红就没有文坛上的萧红,但我始终怀疑这二者之间究竟是不是有必然联系?萧军呢,习武之人,浪子习气太重,荷尔蒙分泌也多,这样的人是十个萧红都驾驭不了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当真的。在与萧军分手后萧红选择了猥琐男端木,这明显带有很强的“破罐子破摔”的色彩。自己都不爱自己,别人又怎么会爱你?
总结一下,民国时期的好些价值观、恋爱观放在今天来看都是很超前的,我不理解一个五四运动怎么就能把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法那么快的都给瓦解掉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这么快的变化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民国的这些才子佳人大多也不得善终,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大的政治时局因素,在此就不展开讨论了。还有就是做人既不能太作,也不能太不食人间烟火,像林徽因先生这种尺度就挺好,当然这也有童年经历、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诸多成份,也没办法展开讨论。最后五星推荐一下本书,喜欢民国时期文化的书友可以看看,挺好的,女性朋友也值得看一看,从反面看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再次感谢孔莉萍女士。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