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唐明皇》读后感_1400字

(2019-09-01 11:43:07) 读后感

《唐明皇》读后感1400字

其实早早地就读完了这三部曲,但前两部的感想比较强烈,读完立马就写出来了,但是这一本却感触良多,无法落笔,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说起唐玄宗,我们会想起盛唐,想起杨贵妃,想起李白;会想起安史之乱,会想起诗史杜甫;还会想起梨园,想起唐明皇……不一而足。他一手将古代中国送上了封建专制年代的繁荣的顶峰,有亲手把开元盛世推下了地狱,最后,留下“风流天子”的称号,让后人感慨万千。

他何以能成就这一番不世之伟业?蒙曼老师已经总结得相当清楚详细了:

开元天宝年间有如此众多的人才,有如此辉煌的功业,原因在哪里呢?我想,首先就要归功于唐玄宗的领导能力。他既能审时度势,又有知人之明,这是盛世出现的重要保证。怎样就叫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呢?玄宗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永远知道谁能帮他达到目的。临淄王时期,他要皇位,他知道,刘幽求、王琚这样的纵横家是最好的选择。开元初年,他要拨乱反正,让国家尽快走上正轨,这时候,他知道多谋善断的姚崇是最好的选择。政治规模基本确立了,他要守制度、立法度,这时候,他知道,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是最好的选择。再后来,国家已经安定繁荣的时候,他要文治,他知道一代文宗张说就是最好的选择。文治过度,朝廷腐败,全社会奢靡成风,这时候,他知道,清廉简朴、刻苦自励的李元紘、杜暹就是最好的选择。国家长期快速发展,容易让人产生自满情绪,需要牛虻刺激一下的时候,韩休、张九龄这样的直肠子就是最好的选择。能够随时把握时代脉搏,再根据时代需要任命合格人选,这就是唐玄宗作为领袖有能耐的地方。

但即便如此,他的功业最终还是灰飞烟灭,只留下一个让后世津津乐道无比向往的盛世梦。说到底,他不过是个政客,在人治的时代环境里,他的善于用人造就了他作为一个君主在政治上的成功。但因为他又有政治理想,孜孜以求国家富强人民安康,于是他成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遗憾的是,他终究没能跳出时代的桎梏,于是,等到岁月不再垂青于他,他的功业便也风雨飘摇了。

说到底,李隆基也是个人,就不免会有倦怠的时候,尤其是当他步入老年,精力不再旺盛的时候。老年,不就是回味人生的时候么?李隆基当然有资格。帝国在他的手里走向了极盛!难道不该享受一下吗?还敢反对?不好意思,不送了您嘞。于是,朝政荒废,奸相篡权,忠臣直臣远离庙堂,忠言逆耳听着只觉逆耳,聒噪!

于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打碎了盛世梦!马嵬坡永别爱妃,令人肝肠寸断,唯余夜雨霖铃……

历史上君王妃子不计其数,却偏偏唐明皇和杨贵妃最让人唏嘘感叹。原因自然包括唐明皇的雄才伟略和杨贵妃的国色天香,但最让人心动的只怕是,他们之间是真的有爱情。李隆基不再是皇帝,杨玉环不再是贵妃,他们只是一对恋人。杨玉环也会吃醋,但不会争权,她所要的只是李隆基的爱情。而李隆基,在杨玉环面前似乎全无帝王威严,上一秒生杨玉环的气,把她赶出宫去,下一秒又屁颠屁颠地送东西,毕恭毕敬地请她回来。在外人看来,倒是小两口子在打情骂俏呢。

本科时选修了一门陕师大文学院魏老师的《唐诗鉴赏》课,他曾说,玄宗时代,尤其是安史之乱前后,特别适合拍成影视作品。因为故事太精彩了,有宫廷秘事,有朝堂权争,有才子佳人,有乱世政变。可惜目前还没有太好的作品问世。那便,隐隐期待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