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_1200字
(2019-09-16 16:32:55) 读后感 -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1200字
文森特·梵高,阅读本书前,我对这个名字仅有的认识就是:一位割掉自己耳朵患有精神病的后印象派画家,用手枪在麦田里结束了自己37年的生命,给世界留下了《星夜》、《向日葵》、《阿尔勒的卧室》,《加歇医生》等等后人熟知的后印象派名作。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这本书收录了文森特一生写给弟弟提奥的信,时间跨度从1872年至自杀前的1890年7月。提奥·梵高,一个成功的巴黎画商,很钦佩他哥哥的才华,一直在经济上支助着文森特的画画事业,并保持通信交流。文森特·梵高生前并未成名,一生穷困潦倒。
一封一封地浏览这些信件,并不是件很愉快的事情,甚至有时会有些许枯燥,但却让我可以穿越100多年的时间鸿沟,近距离观察这位天才画家的心路历程。
所有信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1883年2月份的一封信,这一年文森特正好30岁。信中他这样写到:“我很清楚我剩下的工作时间,大概还有6至10年,一个人精疲力尽的工作,活不过40岁”。7年后,他亲手结束了自己身心俱疲的躯壳。谁曾想到他竟然那么精准的预测到自己生命的尽头。
我对文森特·梵高37年的生命历程正好可以根据这封信时间节点分成两段:30岁之前与30岁之后,前30年是他尝试不同工作最后不断学习绘画技艺的过程,而30岁之后就是一名职业的印象派画家自我修炼的过程。而30岁恰好也是他绘画领域的分水岭,30岁之前的作品多是暗色调,之后更多使用明色调,主张色彩鲜艳。
1888年、1889年以及1990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中,他深受精神病的折磨,但却创作了一系列闻名于世的作品,及其高产。
翻看他的信件,令我惊讶的是,不仅没有出现太多的悲观词汇,反而更多的是积极乐观,不停督促自己要珍惜时间,更加努力,甚至不乏颇有见解的人生观。早期的信件中还多次教育弟弟提奥要多读书,输送正能量的价值观。
信中内容多是讲述他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对画家作品的看法,当然还有经济援助的请求,而这些汇款请求数不胜数,贯穿始终。颜料、画布、模特时不时就花光了他的钱袋,画得越多钱就花得越多,这也是他生前最大的苦恼。就像他信中算的那样:一名画家生涯50年,一年花费两千法郎,共需要十万法郎,大概能创作出一千幅画,平均每幅画需要卖一百法郎,这是极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就是那个时代画家面对的困境。
他甚至把自己的精神病归因于缺钱,因为一生碌碌无名,画作卖不到好价格,连成本都无法收回。为了自己的爱好,他全身心投入绘画中,一直在坚持,从未放弃,可是却不被认可,没有收入来源,终生需要弟弟支助,在他36岁,竟然写到:“我现在年纪大了,想转行也做不了别的了”可以想见,这是怎样的痛苦与绝望。
细细读完这些信后,我完全理解了文森特·梵高一生的痛苦,同情他的遭遇,他一生勤于学习,努力提高技艺并能坚持下去,都是令人敬佩的,人们最后还是给了这位天才画家最好的褒奖,虽然他已离去。
最后,我想借用文森特·梵高一封信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结尾,“人们是如何变得平庸的呢?那就是遵从世俗的法则,今天遵守一件事,明天遵守另一件事,通过从不违背大众的观点”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