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_1000字
(2019-09-08 15:58:16) 读后感 -
《罗曼蒂克消亡史》读后感1000字
罗曼蒂克消亡史完结,偏爱这种有大时代作背景的小说。钦佩程耳深厚的文字功底,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却不着一丝说教的痕迹。
小说有很大程度的SM倾向,女性风韵之时,尚存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大厦倾的宽厚。沦为性奴,往昔神采尽失,残生一个空皮囊。可能任何荒诞都有它内在畸形的常人所无法理解不胜苟同的变态规律。有读者将其归为暴力美学,最简单的暴力留给人的记忆也最持久。
结尾程耳自述经历,友人第三位X先生说“Z小姐的热情和慷慨只是对我的,不是她内在的需求,无论看起来是怎样的,她的一切都是要求回报的。”“从我这里没有找到的东西,她下一次可以从别人那里找到。她是找东西的,一直找下去总是会找到的。花痴不一样,她们不找东西,她们更享受给予,或者至少她们还不知道要找什么,她们的需求太纷乱复杂。”我惊叹X先生的通透明白,同时也生出巨大的怜悯。可悲可叹。如同猜中他的结局,注定孤苦,无望沉沦。
不由得想起张爱玲“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以前怎么也看不懂,现在倒是粗浅地理解了,并以为点到为止即可。
向来是旁观者清,从男性角度看女性,从女性视角看男性,客观到句句入骨,无法反驳。但在我看来都还是或多或少的带有消极的挖苦成分,袒露对方最真实微弱的一面。你可悲男性理智战胜情感,怀疑真情,叹息女性克服自尊心屈就。性和习惯能维系一或长或短的感情,甚至孤独。性格的矛盾最难调和。需要一个人下定多大决心,做多少牺牲,才能证明行动力不算是一种靠不住的存在。不成熟的爱就像一场梦。可人好像向来都是跳脱出来才会清醒地审视,极致的知情识趣是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
一个时代孕育一类人,除了情怀,我们还有冷暖和温饱。明白和糊涂,只有自己去掌握那个平衡点,很多事情才算没有辜负,落一个结果。
“有魅力的在镜头前仍然有魅力,平庸的在镜头前仍然平庸,乏味而一脸杂念的在镜头前仍然乏味而一脸杂念”好像违背了事物都在变化发展的理论,却反映了绝大部分的生命面貌。
“用自以为深邃的方式表达浅薄的思想是很差的品位”人的情感都需要一个宣泄口,但人的粗陋浅薄也需要揭露。何苦于此矛盾!
不会读书的人翻再多页码也无用,视野依然局限。因为人常处于自满状态,停滞于表面的丰盈,实质的匮乏。 所以说自己没有实质性的长进的确不为过。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