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集:菰蒲深处》读后感_1400字
(2019-09-27 14:01:24) 读后感 -
《汪曾祺集:菰蒲深处》读后感1400字
《菰蒲深处》最早是一九九三年出版的,其中的故事全部以作者的家乡高邮为背景。本书是二零一三年的重编,除了增加篇目以外,还收录了四七年的《异秉》原作在最后,是最值得看的亮点。
生活:从容面对
在这本书里,处处都可以看到爱与温情,就算再大的事情,也那样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读到故事中的矛盾冲突,虽然也会为主人公牵挂,但总体来说心是踏实的,因为知道不会有大喜大悲。就算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是生活。所以,汪曾祺不仅仅是在写故事,更是在传达一种人生哲学、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
《法句经》用“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劝人不要留恋尘世的爱欲欢乐,认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而汪曾祺则是用一种不卑不亢的智慧阐释了这句话。今天过去了,但日日是好日;生命减少了一天,那便把这一天的事记录下来。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都随顺它带来的一切境遇。
文字:朴实即美
汪曾祺的文字妙趣横生,往往在看似平淡的描述中蕴藏着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摘录几句话供欣赏。
- “小风吹着丰盛的庄稼的绿叶,沙沙地响,像一首遥远的、温柔的歌。李小龙在歌里轻快地走着……”
- “一天已经过去了。不管用甚么语气把这句话说出来,反正这一天从此不会再有。”
- “他的鼻涕分明已经吸得大有一种自得其乐的意趣,与白天挨骂时吸得全然两样。”
- “白天他们属于这个店,现在这个店里有这么几个人。”
- “要他离开这里简直是从画儿上剪下一朵花来。”
- “一只鹭鸶用青色的脚试量水里的太阳。岸上柳树枯干子里似乎已经预备了充份的绿。左手珠湖笼着轻雾。一条狗追着小轮船跑。”
汪曾祺是一个画家,也是一个诗人。因此,当他落笔成文的时候,便给人展现出一幅生活的画卷。
结尾:止于当止
苏东坡在《文说》里谈到他写作的态度:“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汪曾祺的文字在结尾上有了不起的功夫,常常停笔于可以止与可以不止之间,而这,恰恰是最有韵味的。
《异秉》结尾的转折,巧妙地写出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有朝一日兴旺发达的心理;《大淖记事》写了少有的矛盾冲突,最后提了一个设问、一个回答、再补充一句肯定的态度,戛然而止,不多解释一个字,让全文的色调变得苦中带甜;《钓鱼巷》让人以为会有一个明确的结局,却忽然淡淡地结束了,让人回味,但转念一想,生活不就是这样么,再如何的人生也终归尘土;《合锦》结尾的四个“瘦了”把本来黯淡下来的故事增添了一抹诙谐的色彩,既在情理之中又让人忍俊不禁;《侯银匠》引了两句看似“文不对题”的诗句总结,却与主人公的心境相合,文章结束了,仿佛清冷悠远的钟声还回荡在耳边。
重写:两种风格
书中收录了两篇《异秉》,分别是一九四七年和一九八零年重写的,原篇的场景描写和气氛的烘托精准到位,颇有神来之笔,可以反复品味其中的妙趣,个人觉得是全书的精华。修改版着重叙事和表达人物的内心,结尾更加显出意趣,突出了与主旨的贴合。幸而两篇都收录在内,让人有机会一睹大师操控语言的魅力。
汪曾祺就是这样,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把田园诗一样的生活慢慢铺陈开来。当读者沉醉于其中的时候,他已消失不见,让你在茫然四顾间,恍如做了一场梦。
- “小风吹着丰盛的庄稼的绿叶,沙沙地响,像一首遥远的、温柔的歌。李小龙在歌里轻快地走着……”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