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夜色人生(本·阿弗莱克主演)》读后感_1100字

(2019-10-08 10:49:18) 读后感

《夜色人生(本·阿弗莱克主演)》读后感1100字

看完这本Live By Night (台译“夜行人生), 脑海里出现的却是“美国往事”结尾,Robert De Niro躺在床上抽鸦片,对着天花板露出的那诡异的一笑,以及电影的原声主题音乐,在深夜两点响起。如果说Dennis Lehane写这书时,心里有隐约向“美国往事”致敬的意思的话,他其实已经非常接近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Crime Noir了,而是因着小说所倚靠的大背景时代(1920-1933美国历史上称为“禁酒令时期”,而这个阶段又紧接着大萧条时期(The Great depression),在作者做了详尽的历史功课后,硬是把一本黑帮小说写成了,或者说无限接近一本史诗性的小说(Epic Novel)。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那些美国文学的片段,以及它们所附着的年代,却偏偏漏掉这个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学上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以及这段历史对美国文学流派中后来出现的hard-boiled detecive fiction的重要影响却只字不提,殊不知Raymond Chandler也已经登堂入室进入了Library of America的名册中。回到这本小说上,它其实是这个系列的第二本,为何台译版没按照顺序而先出这本不得而知,但从一个hero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建立起其之所以成为那种hero的根基来说,这本小说出色地完成了整个过程。不仅是时间上,空间上的跨度也极为丰富;古巴的那一段让我想起“教父”的第二集中的情节。时间和空间上,历史(history)和虚构(fiction)的交缠,营造出对我来说极为迷人的一阵文学烟火。历史事件的真实存在,hero亦或villain,在那样的庞大格局中突围而出,把自己变成历史的一部分,虚实之间,谁又能肯定地说,那些事没有发生过呢?而这就是这本书最诱人之处。我过世的老外婆以前一直说我不读正经书,偏喜欢这些“闲书”;她却不知道,很多时候,历史却是由这些“闲书”编织而成;或者说,这些“闲书”为历史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作者之前的一个系列,讲一对波士顿的私家侦探搭档的故事,也是精彩纷呈,但却是100%的fiction;在到了这书时,他跳出了BOSTON的框架限制,视野放到更为宽阔的空间 - 波士顿,佛罗里达,古巴。。。 故事上说,虽然基本围绕制贩私酒,抢夺地盘的主线,但父子之情,朋友情谊,男女之爱,作者几乎以白描的手法一一写出,慢慢串成整部小说的骨架,文字上的讲究,也不仅仅在于文字的华丽,而是华丽文字背后附着的情感和情怀;他不会无来由地写一个人,写一片景,却让人在不经意中读着读着突然有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悟。如果你把它当成一本黑帮小说来读,粗粗跳过那些你认为无关紧要的场面描写而仅仅执着于主线的故事情节的话,很遗憾你将会错失很多隐藏在不经意背后的“隐性主线”。而这,也是为什么我昨晚一直读到半夜两点依然意犹未尽的原因。Dennis Lehane的文字和故事设定,我个人觉得更多是crime noir的类别,但他的文字已经不是hard-boiled的那种简练入骨,却深得其冷峻的叙述风格的精髓。有了这样的作品,他已经完全能和Raymond Chandler, James Ellroy之类的大家相提并论而毫不逊色。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