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菊与刀:一本书看透日本》读后感_1100字

(2019-09-05 14:11:51) 读后感

《菊与刀:一本书看透日本》读后感1100字

为什么这个在150年前的世界历史舞台上从未担任过主角的国家,却在近代以来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为什么这个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国,居然胆大妄为,先后向俄罗斯、中国、美国等超级大国宣战,而且还占尽便宜?
为什么这个当今世界上唯一遭受过原子弹打击的国家,在战败后能够迅速地崛起,再度成为世界强国?
这种种疑问,或许能从这本 70多年前的著作—《菊与刀》中觅得一些线索。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日本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菊,体现了日本民族谦和、文雅的一面;刀,代表着日本民族嗜血、好战的另一面。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并据此深入分析日本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这本书是当时为了指导二战后美国制定对日政策而做的具体研究。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是怎样形成,又是怎样影响到其国民性的。书中通过实证对比日美、日中以及日本和其他太平洋国家的异同,从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入手,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指出日本人的双重性格是由于其童年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不连续性造成的。作者把日本文化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并将其与西方的“罪感文化”相比较,认为日本的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规则而不在于人的内心。
事实上,中国人并不了解我们这个邻居。虽然一衣带水、距离不远,但是日本却有一套与中国完全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看书时,我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当年美国如果没投下那两颗原子弹,日本也许根本不会投降。他们骨子里那种根深蒂固的效忠于天皇的精神,使得他们不会轻言失败。
在肯定本书的研究成果之时,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对本书需要辩证的审视。
本尼迪克特当年的研究其实是很受限的。在美日两国交战时期,她根本无法亲身前往日本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这一点也成为她此次研究的最大弊端。她只得借用人类学的其他研究方法进行“闭门探索”。
本书出版后,日本学界也纷纷评论,不懂日语、从来都没到过日本的本尼迪克特,在资料分析和使用上错漏百出,分析视角缺乏历史维度,许多提法并不恰当。
但是,无论如何评价,都没有影响到《菊与刀》成为一本研究日本的杰作。
我感觉,既然这是一本历史书,那么就要放到历史的环境中去看它。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研读此书。
看《菊与刀》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深入了解日本文化的过程。
只有对一个国家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这个国家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对于象日本这样的邻居,需要我们做好这样的功课,时刻保持警惕!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