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读后感_1200字

(2019-10-08 07:35:57) 读后感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读后感1200字

他是你的嘴巴,你是他的上帝

又是一本被翻译毁了的书。虽然最终看完了,但是文字真的枯燥啰嗦到几度看不下去,甚至怀疑这本书是不是用谷歌翻译的。

目前的社会更倾向“外向理想型”,大多数人可能对内向有一种误解,认为内向的人就是不健谈的、安静的人,就是没有团队精神、没有领导力的。其实内向的人也可以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不喜欢长时间扎在人堆中;内向的人也有团队精神,只是不喜欢一直与大家在一起,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来集中精力;内向者也是很好的领导者,只是与外向者不同,内向者会给下属团队更大的空间去发挥。

书中研究表明,我们身上存在一种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其作用是协助羟色胺的正常传导,作用于神经递质,并间接影响人的情绪。这种基因的特殊变体或者其等位基因,有时也会被称为“短”等位基因,被认为与高度应激和内向的性状相关。所以人内向还是外向,很大层面都是天生的。但是,每个人都有很多个社会自我,这是由于人们总是要面对很多不同的社会群体,而且会非常在意这些群体的意见。于是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在不同的群体面前表现不同的自我。研究发现,内向者,尤其是那些可以把自己伪装得很像外向者的内向者,通常在一个特征上得分都很高,这个特征被心理学家称为“自我监控”。自我监控者在不同社交需要的情境下调整自己的行为方面很有技巧,会寻找一切线索来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

内向者和外向者的性格优势,大概可以参考亚洲人和欧美人的优势。亚洲人的教育内向者占优势,为了通过各种考试,大家不得不更有耐心更需要专注,而且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不会表达没把握的事,说话前总是三思,所以亚洲人普遍给欧美人一种腼腆的感觉。而欧美人的选拔方式更看重社交能力,譬如哈佛商学院不会接受内向型人,教育中也鼓励表达自己,无论对错、无论有没有意义,表达就好。所以欧美人给亚洲人的印象就是自来熟。看完这部分也让我更加包容了一些事情。我们身边经常会有一些人,踊跃表达自己,但是表达的并不深入,但总是逢人就可以说很多没什么营养的人。这大概就是社会评价体系不同的现象,在我们的价值观中看起来比较轻浮,但可能确实欧美价值体系中更加优秀的人。而亚洲人思想或许更有深度,但在欧美人看来就是不愿表达,在他们的体系中不被认为好。

看完整本书,我还是没有分辨出我到底是哪种性格。我肯定不是绝对的外向者,也不是绝对的内向者。两种性格的特征我都有。那我是会自我监控能带外向面具的内向者?还是天生外向者受环境和教育影响后有了内向特质?分不清。

很喜欢文中提到一个例子,上帝让内向的摩西与外向的哥哥亚伦一起完成一项使命时。摩西撰写演讲稿,充当幕后英雄,亚伦则充当面对公众的台前英雄。上帝对摩西说“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他是你的嘴巴,而你是他的上帝。”内向者和外向者,大概就是军师和将军的区别,都不可或缺。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