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小龄童首部自传:行者》读后感_1100字
(2019-08-19 11:16:36) 读后感 -
《六小龄童首部自传:行者》读后感1100字
“丢丢丢,登登等登,凳登等灯”这是86版的《西游记》片头曲,他是童年的一个标志。那时我吃过饭会和家人一起看《新闻联播》等节目,快到八点了马上调到中央一套,连片头曲也不愿错过,边听边唱还学着孙大圣的动作。暂且不管拍摄过程的艰辛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在我心里外国的金刚什么的形象无法取代大圣,不为别的那是和家人一起看得,如今已经很多年没一起完整的看一部电视剧,感觉也没几部剧值得一起看,最主要的是家人都在忙没有那么多时间在一起。
童年的日子真慢,有家人有陪伴,那时的我爱角色扮演,我总要当大圣,大人指着我的耳朵开玩笑的说我是猪八戒,就一直缠着他人改口叫我大圣,最后还恼羞成怒不理他们。
我们慢慢得长大,我想很多家庭都一样,越长大越需要经济去支持,大人开始拼命赚钱,回到家也累得不行,甚至只有过年几天能在一起。如今无论朋友情侣亲人之间,也都有了小三小四,当然我说的是电子产品,真正在一起做些什么的日子,真得再也不容易找到。偶尔回想起,依靠在大人身边看《西游记》的场景,感觉好温馨啊!然而现实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当时有多温暖,如今就有多酸爽。
看完这部《行者》,更多的了解猴爷爷背后的故事,和一些心路历程,所感所想都无比睿智。独具匠心的他,投入了猴王的演绎,应该说是共存,背后的付出也不必多说,就像悟空当时漂洋过海去拜师学艺那样虔诚,吃尽苦头也要学有所成,我想他二哥的临终前善意的谎言,是一种指引,在背后给他无穷的动力。猴爷爷也在四处演讲,走遍了大江南北,包括幼稚园的学生,致力于传播传统猴文化,其中见得一些人发生一些故事,都还能津津乐道的。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具有匠心的去专研,把这一切当自己的事做,拼命到让家人心疼,硬是把故事里的大圣赋予了灵魂。那段时间他就像东海的石猴,在那静静的吸收日月精华,也默默承受风吹雨打,没有任何怨言,只是静静的等待破石而出的那天。
我想如果把猴爷爷的成长历程,以及拍摄《西游记》的过程拍摄下来同样是部西游记,或许这就是热爱,这就是匠心吧,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就是行者,话不多却句句睿智,一直在用心得去做。我想有时会迷茫的原因,就是说得太多,想得太多,做起来却如抽丝。
儿时我看到的都是妖魔鬼怪,百般变化,腾云驾雾,如今我看到了自己,会有心魔,会有矛盾,会有温暖,会有坚持,会有转身而去,同样也会有不离不弃。或许人性的美,就是它不会是大善大恶,会有百般变化,有时会让人琢磨不透,但这慢慢琢磨透的人生,然后慢慢活的通透,正是人生最大的趣处。
我要做个行者,面对困境,能够同体时艰,互相支持,认真对待,用心得活着,再掌握相对的技巧,即使当时不太懂,你也会赢得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