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浮生梦》读后感_1600字

(2019-09-25 06:38:13) 读后感

《浮生梦》读后感1600字

达芙妮·杜穆里埃最著名的莫过于《蝴蝶梦》(Rebecca),可是金庸老先生却说他更喜欢这本《浮生梦》。杜穆里埃绝对是营造阴冷悲凉悬疑气氛的高手,这两部书精彩之处都在于萦绕着读者那股阴霾无法抛弃,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如果说《蝴蝶梦》是过于老套的爱情悬疑故事,那么《浮生梦》绝对是真正的悬疑。哪怕读到最后一页,也不知道瑞秋到底是有罪的,还是无辜的。这个谜一下子把故事升华了,该谜题的设定堪称大师手笔。
“浮生”二字典出《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的本意是阐述“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他认为圣人应该是一种顺应自然纯净精粹的人生理想状态,说他们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飘浮,他们死离人世就像疲劳后的休息。自然而然。后来人们习惯把浮生理解为虚空不实的人生,多了一层人世的荒凉无奈与命运的不可控感。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我是有道德剧透的分割线————
杜穆里埃用99%的篇幅描写了一个充满猜疑的爱情,却在最后1%告诉你,爱情本就该付出全部。
主人公菲利普由起初的恨和怀疑,转而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深深爱上表姐瑞秋,最后,却用一辈子去悔恨。“没有人会想到我的肩上扛着什么样的沉重负担,也不会有人知道我每日里疑虑重重,总问自己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瑞秋有罪还是无罪?或许我只能在炼狱里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
菲利普和他的叔叔安布鲁斯是那样相似,爱上了同一个女人,但是最后又都失败了。
“仅记住快乐的时光”,菲利普和叔叔安布鲁斯一样,曾有一个瞬间,爱情的光芒照进他的眼中,平静安逸,心底没有疑虑,似乎生命中的一切问题都得到了解决,面前的大道平坦无阻,已逝的岁月无足轻重,未来的日子不过是此刻的延续。后来这光熄灭了,匆匆一梦,瞬息浮生。
菲利普做了和安布鲁斯不一样的选择,但是还是失败了。“最近我时常在想,他死的时候,心是否被疑虑和恐惧所笼罩,备受折磨,在那个我不能到达的可恶的别墅里深深感到被遗弃的孤独。他的灵魂是否已离开躯体,找到我,附在我身上,这样他就可以在我身上重活一次,重复原来的错误,又患同样的病,然后再死去一次。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以和他相像而洋洋自得,这反而是置我于死地的地方。正由于和他一样,我也遭受了失败。”
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同样这句话:“过去通常是在大十字路口执行绞刑,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事了。”
被处以绞刑的到底是谁?瑞秋还是后半生备受煎熬的菲利普?
开头因杀妻被处以绞刑的汤姆·吉克恩,难道不是菲利普用来比喻自己的命运?“汤姆·吉克恩,一个受尽摧残、面目全非又无人问津的人,这些年来,你是不是满怀怜悯地注视着我?注视着我跑进树林,跑向未来?如果转过头去找你,我看到的不会是带着镣铐摆动着的你,而是我自己的影子。”菲利普给表姐瑞秋匆匆判了刑,如若梦醒。大梦醒来,爱已逝去,自己却如死去一样行尸走肉。
我们活在自己主观的世界里,对他人和事的看法都来自自己的解读。浮生若梦。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虚构?这个故事所有的视角来自于男主人公菲利普,无论是前面对表姐瑞秋的憎恨,还是转变为愿倾其所有爱,再到最后的猜忌怀疑,甚至在瑞秋死后的悔恨,其实全是菲利普各种一厢情愿的想法。爱和恨,都是那么主观。这所有一切的故事,都是他脑中的版本。
我不由的想到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发生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完全不同的故事版本。这个故事在表姐瑞秋心中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版本?上绞架的,是瑞秋?还是菲利普?
大师的经典不仅仅在根本无法解开的谜团,甚至让我们有更深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什么是真相?到底谁脑中的,或者谁说出或写下的才是真实?所执念的真实,会不会只是梦境?而一场梦境醒来,是否又是另一个梦境?

浮生若梦,梦亦非梦。
濛濛少年,大梦未醒。
大梦初醒,此生过半。
匆匆一梦,瞬息浮生。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