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_2200字

(2019-08-20 08:59:29) 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2200字

作品主题
如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对骑士小说的清算一样,《包法利夫人》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浪漫主义与浪漫派小说的清算。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爱玛”是个浪漫的名字,“包法利”Bovary这个姓氏的词根Bov-包含“牛”的意思:福楼拜煞费苦心选定的这个姓名,本身就意味着想入非非的浪漫与平庸的现实之间的反差)。
故事很简单,没有浪漫派小说曲折离奇的情节,无非是一个“淫妇”通奸偷情,自食恶果。作者的本意也不是讲故事,他为小说加了一个副标题:《外省风俗》。作品展示了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外省生活的工笔画卷,那是个单调沉闷、狭隘闭塞的世界,容不得半点对高尚的理想,乃至爱玛这样对虚幻的“幸福”的追求,而以药剂师郝麦为代表的所谓自由资产者打着科学的旗号,欺世盗名,无往而不胜。妇女在这个社会中更是弱者。
小说描写包法利夫人爱玛为摆脱不幸婚姻,追求不正当爱情而导致堕落毁灭的悲剧。它批判了消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不良影响,尖锐地抨击了外省贵族、地主、高利贷者、市侩的恶德丑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腐朽堕落的社会风习及小市民的鄙俗、猥琐,真实地再现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表面繁荣掩盖下的残酷现实。将现实和幻想都作为批判对象,是福楼拜这部小说的独创之处/在理想的对照之下,现实是多么庸俗丑恶;在现实的反衬之下,理想又显得多么空虚苍白可笑。幻想与现实的强大反差,消极浪漫主义的不良影响和丑恶残酷现实的腐蚀,是造成爱玛悲剧的原因。
小说女主人公爱玛为追求浪漫而理想的爱情,终于与现实发生冲突,走上了毁灭的道路。拜伦说过,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女人的爱情是女人生命的全部。爱玛悲剧命运的根源就在于她作为一个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和生命都奉献给了爱情,追求完美、理想而又浪漫的爱情,成了束缚她一生的镣铐。
此外,小说也阐释了一个人生普遍存在的困惑:人在追求完美、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往往会陷身欲望与现实的冲突,恰如戴上镣铐或落入陷阱,无法解脱,不能自拔,最终可能会导致失败或毁灭,尽管在挣扎过程中或许也有暂时的成功,但总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爱玛·包法利,没法使她的充满热情的浪漫主义屈从于世俗的现实。她的通奸行为是为了满足她不切实际的愿望。她过着一种与她读过的小说中描述的那样的时髦的生活方式。她的悲剧结局是她逃避现实的结果。她看不到自己是个失败者,也不愿承认自己沉迷于过分的浪漫之中。她随后自杀也属于逃避现实的表现。这说明了浪漫主义幻想的破灭。
福楼拜在小说中客观地揭示了酿成包法利夫人自杀的前因后果,陈述了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爱玛的堕落是命中注定的,在劫难逃,并不是她本人的错,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爱玛自杀后,勾引爱玛的郝麦得到了十宇勋章,把爱玛逼得自杀的奸商兼高利贷者勒乐却发了财。
艺术特色
《包法利夫人》具有明显的双重想象型叙事艺术特色。该小说主要讲述女主人公爱玛不满其作为普通乡村医生的丈夫查理。包法利的平庸无趣,不满现实家庭生活的沉闷单调,带着对理想生活和爱情的热烈追求,在无可遏制的情欲支配下,先后邂逅青年文书赖昂和产业绅士罗道尔弗并与其偷情,最后遭到抛弃并走向自杀的悲剧故事。从想象叙事来看,福楼拜首先从包法利夫人的原型欧仁·德拉马尔,一个和包法利夫人命运相似的现实人物生活事件出发,用一个女人不满一个男人带给她的生活,从而追求另外两个男人并造成悲剧的完整故事构成了作家的想象性艺术空间。其次,在作家所构建的艺术空间里,其中的人物同样存在想象性活动,主要是包法利夫人的想象性活动,甚至可以说正是女主人公的想象使故事本身走向毁灭性的结局。
在《包法利夫人》中,无论是写景、叙事、写人福楼拜皆能运用非常精细的笔触,使描绘刻画无不栩栩如生。“侯爵府邸是近代建筑,意大利风格两翼前伸,三座台阶,连着一片大草坪,有几只母牛在吃草,一丛一丛大树,距离相等,分列两旁……”。这种写景正符合细密画“繁褥而刻意的装饰……极尽描绘之能事,线条纤细如丝,工整细腻、纤毫毕现,可谓尽精微而致广大”的特点,不是绘画胜似绘画。可以说,福楼拜正是通过这种细密画型叙事艺术手段赋予了《包法利夫人别源象型叙事、平板型叙事以切实而又无限丰富的内涵。
福楼拜把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当作小说创作的最高原则。他反对艺术家在作品中直接露面做主观的抒情、评价和道德评价,主张作家的思想倾向与评价寓于场面、情节和形象的自然之中,福楼拜的这种让倾向从形象的描述中的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艺术手法正是现实主义的重要特征,在《包法利夫人》中主要表现为叙事角度的转换。作者没有在作品中表述自己的观点,不对人物进行道德批判,而是大量运用了内聚焦的叙事手法,并且根据情节需要不断变换焦点,从某个人物的视角出发摄取生活中的景象,并将任务的内心活动投射于外部世界,使描写变成叙述的一部分。上卷第九章有这样的一段:“但是特别是用饭时间,她最忍受不了:楼下这间小厅房,壁炉冒烟,门吱嘎响,墙上渗水,石板地潮湿。她觉得人生的辛酸统统盛在她的盆子里,肉香从她的灵魂深处,仿佛勾起别的恶浊的气味。查理吃饭吃的很慢;她不是嘎巴一咬棒子,就是支起胳膊肘,用尖刀在油布上划小道道。”这一段描写其实是作者通过白描将艾玛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出来,使读者通过艾玛的眼睛看到餐桌上的情况。这段文字从白描转到人物感受,再转到白描,作者始终隐没不见,体现了作者客观性的创作手法。
——Bai Du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