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变人形》读后感_900字
(2019-08-22 18:25:03) 读后感 -
《活动变人形》读后感900字
2019·寒假
1.《活动变人形》
以一本图画书的名字命名,以倪吾诚的一生为线,穿插着倒叙插叙和意识流,构成了这本书的全部。
解题,什么是“活动变人形”。文章中这是一本玩具书,它将人分成头、身体和腿三个部分,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组合。按照正常的思维,大家都会将瘦的身子和瘦的腿组合,将胖的身子和胖的腿组合,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瘦的身子的人就有瘦的腿,也并不是有胖身子的人就有胖的腿。这种“瘦身子瘦腿”的组合只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标准设计出来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怎么可能事事都与标准相符。人的头、身子和腿有千百种搭配,就如同人自身一样具有复杂性,根本无法将某个人归在某一范围内。这就让我在认识倪吾诚这个人时也总是不断推翻自己对他的判断,但最后作者还是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伪理想主义者。
我认为一部出色的作品在塑造人物时不应该将人物性格扁平化,好的就是好坏的就是坏,人的复杂才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尽管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有利于揭示某一现象或者批判现实,但只有越把故事中的人写出现实中的人的特征,才越有可能看到本质。人性格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就如同倪吾诚虚伪、拜金、崇尚西方文化的性格就离不开前期母亲的影响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然而,一个成功的人最重要的还是化外部干扰为推动自身发展的利器,就如同赵尚同,他能在浑浊激流的水中找到一处安身之所,他会发展自己也不忘记初心。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倪吾诚老之将至,即将离世的时候,他仍然抱怨环境、抱怨周围的人,认为是时代让他无法成功;他空谈主义,大话和套话也是说得令人无法反驳,可是他从未看到过自己的缺点,即使是在挨了三个巴掌之后。
这本书有太多和《围城》相似的地方,同样有夫妻婚姻后的冲突,同样是性格上的眼高手低,同样呈现出的是碎片式的家庭生活,但这本书在内容上更侧重历史,在男主角的人物塑造上也更加突出性格的自傲和能力的不足。如果用比喻来形容,那《围城》更像是被豢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活动变人形》就是街上随处可见的麻雀,并不是说谁比谁高贵,而是在遣词用句、行文风格上前者更具有知识分子的那种清高,后者则更加通俗。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