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神逻辑: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读后感_1900字

(2019-09-03 11:31:21) 读后感

《神逻辑: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读后感1900字

昨天发现的这本书,看了别人的评论,有人觉得,看完后比之前变聪明了15%,我看没那么夸张。只是让我们对生活中许多谬论逻辑,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神逻辑》,是一本逻辑学入门神书,神到连“人工智能之父” 马文·明斯基看完都大力推荐。

“用半小时读完此书,竟然觉得自己比之前至少聪明15%。” 美国亚马逊上,有一位读者这样评论,之后众多的网友都在它的评论下按赞,表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本这书简单易读,直接指出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的一些逻辑错误,把生活中的“神逻辑”各个击破;所以阅读完此书之后,有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打通逻辑的任督二脉之感。

这本书出版之后,便迅速在“江湖”火了,火势从美国一路蔓延至全世界,被译为十余种语言,长踞英、美、德、加逻辑类图书排行榜首位。

有如下多种逻辑,而这些逻辑,都基于生活。却广为流传,在我们之间使用。

  • 诉诸结果:

诉诸结果,即依据某观点若成立(或不成立)所产生的结果好坏,来判断一个观点是否正确。但一个命题导致不利的后果,并不意味着该命题是假的。同样,只因为一个命题会带来好的结果,并不能突然让它变成真的。

  • 稻草人谬误:

“树立稻草人”,是指有意地滑稽模仿他人论点,以达到攻击模仿出来的论点而非实际论点的目的。歪曲、错误引用、曲解或将对方立场过分简单化就会犯这种谬误。稻草人论点通常比实际论点更荒唐,因此是更容易被攻击的目标。这也可能诱使对手偏离最初的论点,为这个更加荒唐的论点辩护。

  • 诉诸无关权威:

诉诸权威,便是诉诸一个人的谦逊,也就是说,诉诸其他人更有见识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经常是对的,但当然,并不总是如此。

  • 词义模糊:

词义模糊利用了语言的歧义,在论证过程中通过改变词义来支持一个无事实根据的结论。

  • 虚假两难:

虚假两难,是指给出一个由两种范畴组成的有限集合,并假设讨论范围内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属于该集合。[插图]因此,若拒绝其中一个范畴,便只好接受另外一个。

  • 乱赋因果

当事件B紧跟着事件A发生(或同时发生)时,这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由于某些未知因素同时影响了A和B。一个人不能毫无根据地由此得出事件A导致事件B的结论。

  • 诉诸恐惧:

这项谬误利用了听众的恐惧,设想某命题若被接受将产生一个可怕的未来,而不是提供实证以证明接受该命题将导致一个必然的结果(这可能是恐惧的正当理由)。这种论证依靠的是花言巧语、威胁,或者彻头彻尾的谎言。

  • 轻率归纳:

当论证者从某样本得出结论,而该样本太小或是太特殊以至于缺乏代表性,这时就犯了这项谬误。

  • 诉诸无知:

该项谬误仅仅因为没有证据证明某命题是假的,就认为它是真的。在此,证据的缺席被当作了证据不存在的证据。

  • 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

甲对一组事物下了一般性断言,之后,乙提出证据来质疑这个断言,而甲并不改变自己的立场,或对证据进行辩驳,而是靠肆意修改组内成员资格来回避质疑,这便称为“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谬误。

  • 起源谬误:

若仅仅因为某观点的起源就贬低或维护它,便犯了这项谬误。事实上,观点的历史以及论证者的出身对观点的正确性没有任何影响。

  • 肯定后件:

如果A则C;A成立;因此C成立。更公式化的表达为:A⇒C, A⊢C。其中,A被称为前件,C被称为后件,它们组成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

  • 诉诸虚伪:

这种论证通过指出某人的观点与其本人的行为或以往陈述相矛盾来反驳该观点,也就是说,用指控来回答指控,把注意力从观点本身转移到提出观点的人身上。这种特征使该项谬误成为一种特别的“人身攻击”。

  • 滑坡谬误:

我就犯了一个谬论,比如我常说,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有第二次也就会有第三次,由此种种。如果吸烟,但如果一个自制力非常强的人,也能避免后面的次数,这种推论,只能是经验主义,而非有据论证。

滑坡论证试图证明,接受某命题将无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事件,且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事件是不受欢迎的,以此来诋毁该命题。[插图]尽管这一系列事件有可能会发生(每一步变迁都有一定概率发生),但该论证假设每一步变迁都是无法避免的,却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支持。该项谬误利用了观众的恐惧,并和许多其他谬误相关,如诉诸恐惧和虚假两难。

  • 人身攻击:

通过攻击一个人本身,而不是攻击其论点,以转移讨论话题,最终达到诋毁其论点的目的。

  • 合成谬误:

若从所有局部都拥有某属性就推断出总体也一定具有该属性,便犯了合成谬误。

  • 分解谬误:

分解谬误是:只因总体拥有某属性,便推断某局部也一定拥有该属性。

当然,作者说的也都是总结许多书籍与自己的理解,并非绝对。只作参考。

关于逻辑,我想到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其《罗辑思维》,总得不错,曾关注其微信公众号,60秒观点,总结的也蛮好,只是多关于经济与书籍颇多,其他的多为时政新闻与新书推荐。

佩服那些逻辑性强的朋友。你是吗?


写于2017.6.6于徐州铜山新区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