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读后感_1400字

(2019-09-08 07:16:01) 读后感

《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读后感1400字

逃亡中的一只雄
曹操,一个从古至今被人们骂的狗血淋头的家伙,也是一个历史上争议纷纷的人物,而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对他的评价大相径庭、褒贬不一,导致后人众说纷纭,那么他究竟是一个卑鄙小人,还是千古英雄,我只想说,无论如何,他至少是一个我很敬佩的人。
曹操自幼年就被玩伴袁绍公开鄙视为“宦官之后,而这并没有使他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反倒使他内心更加自信和强大,而被后人谩骂流今当属那句臭名昭著“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一句话,由此便给曹操贴上了永远抹不掉的商标—“史上多疑之最,世间奸雄第一”的头衔,而这个奸雄的商标也被后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那么在《三国演义》里,他的这句话是对跟他一起逃亡的陈宫讲的,而《三国志》和《魏书》里也有记载。那么我们今天就从孟德献刀说起,在汉末时期,曹操在董卓手下担任校骑校尉,屈身的目的是想找机会杀掉董卓,而董卓对曹操比较信任,对他不设防,准许他佩剑入堂,只可惜孟德献刀并没有成功,只剩下两条腿匆忙逃跑,这一跑让董卓知道了献刀的用意是想杀害自己,便下令通缉、逮捕曹操,由此把曹操逼入了绝境,也逼出了一个盖世枭雄,逃亡的日子使曹操虎落平阳、无处可去,想破了脑袋来到成皋县,投奔一个父亲的老友名叫吕伯奢的家中避难,万万没想到的是不但没有被拒之门外,却是以礼相待,被故友款待之后,曹操便睡在客房,就在傍晚时分,曹操在惊觉中醒来,听见一阵刺耳的磨刀声,于是便起了杀心,杀害了吕伯奢全家,然后匆忙离开,逃亡路上遇见打酒归来的吕伯奢,此时已知道自己误杀了故友全家,思来想去,吕伯奢回到家中看见全家被杀定会痛苦万分,那么长痛不如短痛,便挥刀向老头砍去,因此给自己的误杀又添加了一条故意杀人罪名。既然错、那就一错再错吧。这一杀,杀死了一个热情善良的老人,同时也杀出了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由此,这段“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这段话也就流传了百世。
而今天,我们怎样看待这段历史,如何还原一个真实的曹操呢,他究竟是一个好人还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呢?我觉得用好坏来评价一个乱世枭雄是牵强的、不公平的,按照当时一个在逃犯的角度分析,曹操此时此刻身处绝境,任何人都不被他信任,都有可能杀他去董卓那里领赏,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他的内心在当时是极度不安全的,恐惧和猜疑大过交情,为了自保,宁可误杀也不希望被人所杀,即使错杀了故友,那么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在曹操的思想里,并没有浸透儒家取义成仁的思想观念,相反倒是,“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的想法,虽然他看的是兵法,读的是儒学,但他并没有成为所谓的书呆子,反而是书为己用,以“自我”为第一原则,这也使他比其他学者多了一份“变通”和“狡诈”,也具备虎口脱险的嗅觉和能力。
正如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这句话,讲出了他当时的心声,也道出了一个乱世枭雄求生的本能,而历史也鉴证了他并没有负天下人,他统一了北方,而鲁迅对他做出了公正的评价,说曹操结束了汉末军阀混战局面,恢复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也为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他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至于曹操究竟是奸雄还是英雄,我想天下人定会给他一个客观的评价。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