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读后感_900字
(2019-08-24 22:42:01) 读后感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读后感900字
粗糙总结下第二卷内容。
胡适第二卷主要介绍了在汉初发展起来的齐家还有佛学在中国发展影响。
齐家即主要有邹衍创立的阴阳学,五行学说,
用来解释宇宙,历史,整理常识,无所不包,从此便成了中古思想的绝大柱石了。那些半迷信半常识的占星看相医药等等,自然是阴阳五行说最初征服的区域。从这些区域里流传出来,阴阳五行说渐渐影响到上层社会的思想学术。这种思想到了学者的手里,经过他们的思索修改,装点起来,成了一种时髦的学说了。建立了黄老学,神仙学等等,这种下层思想受了学者尊信和君主欢迎以后,医卜星相等等更要依托于阴阳五行之说了。
而当时政治上儒学者占据地位,在光复了礼仪之后,将这种学说带入了皇宫,从此汉武帝认儒术为国教,而儒学死。况且当时汉武帝名为尊重儒术,其实他年年求神仙,任方士,想天赐祥瑞,所行所为,全是当日的方士迷信。所以那时的儒者如董仲舒一流人,也不能跳出这种方士的迷信。于是有阴阳五行、灾异图纬的儒学。所以汉代自武帝到东汉初年的一百多年,是“道士的儒学”时代。
直到东汉的王充的批判,这是中国思辩批判哲学的抬头,民智的开启,后来评判的风气,变成了政治的评判,造成党锢大祸。
但这样批判的风气到了魏晋时代,成了一种虚无主义,老庄无为的自然主义思想成了当时社会主要风气。而这时候佛教传入了中国,魏晋时代清谈的风气是佛教思想的绝好预备。从虚无到空假,从神仙到罗汉菩萨,那是很容易过渡的了。这时候佛教深入了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中。
虽然到了唐代唐武宗对佛教的毁灭是致命的,但不妨碍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直到道安时,提出了“顿悟”,引发了佛教内部发生了革命,接着中国开始有自己的思想,称为禅,这是中国思想和印度佛教的结合,紧接着,禅学内部由慧能带来重大革命,虽然这里两次革命都带来巨大的流血,但这如马丁路德对西方基督教的宗教革命一样,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并且路德和道安一样主张将教义成为个体的信仰,这种信仰的自由是了不起的。
第二卷穿插的历史事件比较多,可以熟悉阅读下。而佛教历史概括的太简单了,感觉不是胡适写的,有断章嫌疑。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