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八四》读后感_1300字
(2019-09-27 20:18:34) 读后感 -
《一九八四》读后感1300字
看完本书,没有书的介绍给我带来的震撼。因此一部作品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和感受,才能有他独特的味道和韵味,因此将度娘的有关介绍粘贴如下: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1]
这部小说与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2015年11月,该作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时代背景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同年年底,奥威尔与新婚的妻子一同奔赴西班牙,投身于保卫共和政府的光荣战斗。奥威尔在前线担任少尉,喉部曾经受过重伤。他为记述西班牙内战而写的《向卡特洛尼亚致敬》一书,后来成为关于这场内战的一个权威性文献。
但是,这场正义的战争,由于左翼共和政府内部分裂,最后竟失败了。没有死于法西斯枪弹下的奥威尔,竟差一点丧身在共和政府内部党派之争的倾轧中。这个惨痛的经验对奥威尔影响巨大。他曾说自己“从1930年起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了”,而这时候,他又开始考虑“捍卫民主社会主义”的问题了。这个思想出发点,一直影响到他后期的两部名作《动物庄园》和《1984》(NineteenEighty-Four,1949)创作。
创作历程
奥威尔从1945年开始创作《1984》,但因为疾病,小说《1984》中的世界地图
的大部分是1948年他在苏格兰Jura岛写下的。最初奥威尔将小说命名为“欧洲的最后一个人”(The Last Man in Europe),但是他的出版商,弗里德里克·沃伯格(Frederic Warburg)出于营销需求建议他换一个书名。奥威尔没有反对这个建议,但他选择1984这个特别的年份的原因并不为人所知。对于1984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将他写作这本书的那一年(1948年)的后两位数颠倒过来,成为了可以预见的未来的1984年,另一种说法是他借此暗指费边社(一个社会党组织,创立于1884年)成立一百周年。此外,还有说法称他暗指杰克·伦敦的小说《铁蹄》(其中一个政治势力于1984年登上权力舞台)、彻斯特顿( G. K. Chesterton )的《诺丁山的拿破仑》(the Napoleon of Notting Hill,亦设定在1984年)或者他的妻子奥莎丝尼诗(Eileen OShaughnessy)的一首诗,诗名为“本世纪的终点,1984”,甚至有说法称奥威尔原本准备的书名是1980,但是由于疾病,小说的完成变得遥遥无期,他感到有必要将故事推入更远的未来,因此命名为1984。
《1984》于1949年6月8日由“塞克尔和沃伯格”公司出版。虽然奥威尔从1945年即开始创作《1984》,但小说的大部分是1948年他在苏格兰Jura岛写下的。这本小说有至少两位文学上的前辈。奥威尔熟悉俄国作家扎米亚京1921年的小说《我们》,他曾阅读此书的法文译本并在1946年写过评论。有报道指出奥威尔曾说他用此书作为他下一部小说的模型。批评家大多同意《我们》对《1984》产生过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响。奥威尔亦为凯瑟琳·布德肯 (Katharine Burdekin) 1937年的《反乌托邦》(或称”敌托邦”)和《Swastika Night》着迷,并从中借用了描写未来世界的极权主义国家的主题,在这样的国家中在禁书中零散的碎片以外所有“真实的”历史都已经被抹去。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